2014年夏天赶集网孵化了“赶集好车”,58同城孵化了“58到家”。当他决定从58赶集集团退下来做瓜子的时候,他已经决定了自己的未来之路。
杨浩涌最头疼的事是“缺老兵”。他给瓜子二手车的定位是“开着飞机换引擎”,一边要跑得飞快,一边要做内部优化和系统建设。
“春节后超级忙,3月份面临大启动。”他说,“我刚来3个月,有很多系统优化和团队整合凝聚力的工作。我们这么快速扩张,怎么在过程中把文化植入进去,中层管理团队能否成长起来,能否支撑下一步的发展?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中层管理没起来,就会面临崩盘的风险。”
瓜子二手车的独立,改变了杨浩涌与姚劲波的关系。起初的时候,他们是来自敌对双方的“对手”,他们相互厮杀,彼此提防,时有攻讦,所用词汇都激烈而血腥。等到58赶集合并之后,他们变成了同事。他们开始说一些知心话。
杨浩涌告诉“商业人物”,两家公司合并之初,他就跟姚劲波说,如果58赶集集团将来没有创新去承载那些人才的话,人才肯定会流失。
“以前两家竞争厮杀得很厉害,合并完了以后没有对手,能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了。做了十年的网站还能有什么东西?这些人都呆在这儿,也不需要去打仗。效率优化出来以后,突然养了一个没仗可打的大军团。这种状态下,人肯定会流失,很多人会去别的地方找仗打。合并以后必须要有很多创新承载这些优秀的人,将集团变成一个人才培养基地。因为模式比较成熟,体系也比较健全,在体系里能看到上万人公司怎么运转,所以这些创新肯定是承载这些机会的。”
58赶集在2015年8月完成了整合,当年的最后两个月一直在做项目分拆,孵化出新的创业公司,“帮他们在外面找到钱,帮他们去搭团队,然后让他们出去发展”。
这些公司,包括出自赶集系统的“瓜子”(二手车)、“斗米”(兼职)、“好租”(商业地产),也包括出自58系统的“转转”(闲置交易)。等到杨浩涌出来做“瓜子”,突然发现“老兵”不够了,“人不够分的,产品研发都被搞走了”。
然而他毕竟是杨浩涌。成功者自带光环。我问他,赶集网的经历是否会对他做瓜子有所帮助。他说:“会有很大帮助,现在我们管理几千人,之前58赶集集团已经25000人,线下团队大概1万多人,由赶集原副总裁管理绝大部分人,当时管得已经相对比较轻松了,第二次再去操这个刀的时候会更轻松,比2011年、2012年好多了。”
因为成功的创业经历,很多人会给予杨浩涌天然的信任。这是给予“偶像”的信任。杨浩涌说,当他去跟新团队讲梦想的时候,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相信。如果他是首次创业,没有赶集网的经历,当他去说瓜子未来的目标是每年做1000万辆二手车交易,“一般人会觉得你在忽悠我,弄得不好他会觉得:你是在传销吗?还是在给我画不可能实现的饼?”但因为“杨浩涌”自带的光环,人们会愿意选择相信他,尽管人们知道当下每月一万辆的成交,相去1000万遥不可及。
“我会跟他们讲,赶集也是从每天几条信息,一直到现在每天上百万条信息这么一点点上来的,销售额也是从一个月100万到全年十几个亿、二十个亿这么做上来。从这个角度,团队信任度会高一些,你把这间公司带到几十亿美金,再去讲百亿美金的梦想,大家是愿意去相信或者是为之去努力的。”
一旦形成了信任,杨浩涌就很容易使年轻人躁动起来。武汉的启动会在正月初九举行,他们做了两天的启动仪式。杨浩涌给那些年轻人讲大的形势,讲“瓜子”的价值和做“瓜子”的意义。春节综合征没有在那些年轻人身上持续多久。“我们赶在初九启动,让团队很快就满血归来。”
这种“满血归来”的状态是杨浩涌所喜欢的。他并不想成为一个镁光灯下的明星。企业领袖、财富领袖,这些宏大的词汇并不是他的目标。他衣着很随意,有一次陈艳艳问他:“你今天的衣服是什么牌子的?”他想了想:“优衣库。”在人们的想象里,这些创业领袖,应该是阿玛尼、爱马仕、普拉达、巴宝莉、杰尼亚的拥趸。优衣库跟它们不在同一个世界。
在离开58赶集联席CEO的岗位后,他也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投资家。他的朋友徐新肯定会对他提供帮助。他的确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却没有将投资当作一种志业。
“第二次创业其实已经不是财富积累的问题。如果为了财富,每年去做投资,十年以后也可以翻好几倍。财富积累到后来,你越来越觉得它已经是一个数字的变化。生活本身没有变化,该干嘛干嘛,该吃什么还吃什么。我很好奇这个事(瓜子)往下走会变成什么样子?对商业模式的变化,或者对一个东西到后来会对周边或者整个生态产生什么影响?跟竞争对手的竞争有什么变化?一家公司创业时做得不好的地方,第二次重头再来就会有一个梳理过程。这个过程我是很享受的,很忙但很有内容。最近几天晚上,我们团队差不多每天2点钟睡觉,8点钟起来开始竖着拳头宣誓。”
杨浩涌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他是做产品技术出身,只顾闷头搞研发,最多会以产品经理的身份给开发团队讲产品概念和逻辑,而不是像今天一样讲梦想和愿景。他发现这种转变很有趣。重新回到这种“煽动者”的状态,也使他充满了能量。
“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你又在做一件事情,对巨大行业进行颠覆。你有一些理论、有一些想法,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去验证,同时还有团队和资金支持你去做。这是一种相当大的考验。就创业本身来说,任何一个创业者对未知都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轻度焦虑状态,因为你不知道未来什么样,你慌。你抓不准,你会担心各种各样的风险——融资不到怎么办?团队出问题怎么办?竞争对手出奇招怎么办?互联网冬天来了怎么办?你会处在轻度焦虑中,严重的时候你会重度焦虑。同时这些未知又让你很兴奋。”
每个人都会因为不确定性而焦虑,乔治·索罗斯也是这样。他有一次说:“我什么也不害怕,也不害怕丢钱,但我害怕不确定性。”杨浩涌也为“不确定性”焦虑,但他喜欢与“不确定性”交朋友。
一位记者曾恭维他,你二次创业还是挺有勇气的。他觉得这跟勇气无关。他不担心失败,也不担心丢脸。他已经证明过自己了,无须再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创业为什么上瘾?”他说,“因为创业以后很难不喜欢那种感觉。”
对于二次创业者来说,“复盘”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杨浩涌说:“做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跟以前有对照,这个事当时没做好现在可以这么去做。那个是过程,但不是目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想起以前的场景。”
“对照一下,这一次比之前做得要好,你有机会调整之前犯过让你沉痛的大错误。某些点如果做得好可能一下就起来了,如果做得不好可能要花很多年时间弥补。动态的商业环境,已经没法静态规划、一步一步往前走了,互联网已经不是这样了。”
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如果没有找到“瓜子”,杨浩涌与姚劲波的关系将会在微妙中胶结。杨浩涌自己也说,合并以后,“还有双方位置如何摆的问题,自然而然会变得敏感”。
然而当杨浩涌找到了“瓜子”之后,他们彼此都找到了事业的支点。他们变成了“战友”。从股权结构上来看,他们互为对方的投资人。杨浩涌需要姚劲波支持的时候,姚劲波会说“我帮你去弄”。
“我是发自内心希望他把58赶集股价做得再高一些,他也是希望瓜子能够好,我们其实相当于在共同对外。”
我们问杨浩涌,你与姚劲波的关系可以用“朋友”定义吗?
“应该是吧。”
“是兄弟吗?”
“我觉得可以算是战友,战友是比较合适的,同仇敌忾,相互协作、相互配合。”
成为“朋友”和“战友”,是目前中国创业大公司合并的最好状态,但并非所有人都像姚劲波与杨浩涌一样,彼此找到了各自事业的支点。有的人出局了,被媒体形容为“灰溜溜的失败者”。也有的人选择了套现离场,将最苦的事情留给了坚守的那个人。
“老姚是比较苦的,你看美团点评,投资人说张涛就想休息休息,虽然有遗憾。他选择休息了。双方如果都能找到自己的支点,而且做得事情能让对方都获益,可能是非常好的结果。我自己去做瓜子是我没想到的,可能比很多结果反而更好一些。”
杨浩涌眼里的姚劲波是个“工作狂”,没什么爱好。合并之后,有一次他们要谈团队架构问题。杨浩涌说,我先去跑步,跑完咱们找一个地方聚。姚劲波说,我明天早上跟你一块儿跑。第二天早上到了亚运村,杨浩涌给他打电话,他还在睡觉。匆忙赶过去后,姚劲波跑了三公里就跑不动了,跟杨浩涌第一次跑步的状态差不多。
你往何处去?
依照杨浩涌的性格,如果没有“瓜子”作为支点,他依旧会寻找一个新的支点。
“我可能做别的创业,我是他重要的股东,我还在董事会。”接受“商业人物”采访时杨浩涌说。一个星期后他离开了董事会,请辞了58同城的联席董事长与董事。
“可能我对他更关注,他对我没有那么关注。现在做瓜子,他时常打个电话,问融资怎么样了?需要什么支持?因为58赶集毕竟我们占了40%多的股份,而且我们发展也很好。如果做别的就跟他没有太大关系,我找他的机会就会多。我现在也经常跟他见面沟通,问他集团最近怎么样了?有一些什么问题?”
尽管相互关心,彼此接纳包容,时而相互扶持,但横亘在杨浩涌和姚劲波心中的,却依旧有遗憾。
在合并前的竞争当中,杨浩涌认为,彼此最大的痛点,都是没有尽快消灭对手。“我们错过了一波机会,在2012年我们打了广告,他们跟进了,我们团队没有跟上,错失了一次机会。后来我们被他们打得快不行了,老姚上市后开始注重财报了。他觉得他们已经打赢了,结果被我们两年时间又追回来了,最后又合并了。要问他最大的痛,他会说没有斩草除根,被我们打了一个反击战。”
“被我们追得这么接近,他肯定是万万没想到的。很多变成七三、八二的过程,最高的时候是我们2.8倍,接近3倍,作为一个领头者能不心痛吗?因为上市要去追利润,最后把机会丢掉了。”
与姚劲波的“血腥杀戮”使杨浩涌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变得更加凶狠。他说:“这一次竞争不会给对手那样的机会,会更干脆,做很多事情会更决然。这个事情想得很清楚,不在早期结束战争这个仗得且打,两个团队交织在一起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痛苦。”
为了避免再次陷入“苦战”泥淖,杨浩涌的A轮一下子融了2.5亿美元(目前已确认2亿美元)。他毫无疑问想成为二手车C2C的霸主,与人人车的李健所想的一样。
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可能性。每一辆新车售出之后,就变成了潜在的二手车,每一辆车背后都是一个个人、一个个家庭。市场已经大到无法估算。互联网提供了延展空间,而传统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很难提供这样的关联。
“互联网更根本的是人,你给买车和卖车的人群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把他们看作你的服务对象,就有点儿像场景消费,在这个场景下自然而然就会有需求。买车的人有一半想做贷款,你不做贷款就会对你交易转化率有影响。所有人都会有买保险的需求,卖车的人会有买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场景。我们跟用户面对面打交道,跟之前做信息不一样。之前就是卖广告,我们也不知道谁买的车,谁卖的车,现在在这个场景下划分,我们会发现,金融和保险处在非常有可能被颠覆的处境中。我越了解越觉得这个行业是会被颠覆的,不一定是我们,但一定是未来新的玩家。”
这些新玩家都掌握了“入口”,用新的模式提供可能。他们会用“直卖”颠覆掉线下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会迅速建立规模。“瓜子”是这么干的,人人车也是这么干的。
“这是一种颠覆的力量,看到这种模式你就会很好奇把它推动下去会是什么样。现在反应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的交易量去年8月份是2000多辆,预计今年3月可能会接近2万辆。平均8万块钱一辆车,如果2万辆,月流水就是十几亿。瓜子今年全年交易额朝着两百亿冲刺。”
“颠覆”会刺痛传统行业,他们会不理解,然后会排斥。他们会攻击新的模式,质疑他们不懂验车;一旦发现他们都是从4S店招验车员后,又会质疑他们的商业模式;一旦通过数据发现商业模式可行,又会称他们融不到钱。等到钱也融到了,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变。
“这些东西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会比较兴奋。”杨浩涌说,“马云说得挺形象,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最后来不及,这四个状态。”
二手车买主有贷款和保险需求,但银行的通过率却很低。有些信用低的人,本应成为“次贷人群”,但银行直接给卡死了。它们不会根据画像放贷。它们只根据经验。如果拥有大数据能力的“瓜子”介入金融服务,以他们强大的广告和“地推”能力,极有可能以“一种更新的方式把用户全部吸到这个平台上来”。
这事对杨浩涌的诱惑太大。每次他想到金融业务,心中就会发痒,惦记着“怎么去挠他们一下,搞他们一下”。他想挑战一下那些金融“巨无霸”,来个颠覆给它们瞧瞧。
“入口”级公司做互联网金融,已经被阿里巴巴和腾讯证实为可行。用户极高的匹配度会提供“杀伤力”。P2P的兴起,也证明“次贷人群”因为无法获得融资通道,其需求需要得到释放。当杨浩涌通过大数据形成了对这些人群的“把握”以后,不停地会心痒,会有一种好奇驱动他想去“把这个事再做一做”。
在二手车C2C市场,有几个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人人车是当中最强悍的。杨浩涌相信,一个行业同时出现几个大的玩家,会推进行业增长。“今年这个行业肯定会很热闹,每家广告投入都会超过1亿美金。”他测算过,2016年二手车交易量会远超1000万辆。
“回到竞争,这几家同时去打,一个行业领头企业会把这个行业增速推开,把整个行业拉起来,”他说,“这是我的一个判断,到年底可以看会是什么样。
在所有玩家当中,瓜子最具“打”的优势。它有“打”的传统,也流淌着“打”的血。在与58进行“苦战”的时候,杨浩涌训练出了一支彪悍的队伍。“老兵”们会将这种彪悍带入“瓜子”。A轮已确认的2亿美元提供了现金支持,这些都会驱动杨浩涌去打一场“美好的仗”。
我问杨浩涌,一位企业家最重要的准则应该是什么?他说:“企业做的事情是应该有很强的社会价值,越到后来金钱上的回报就变得越次要。这个事不是崇高,而是如果这个事社会价值很大,不管创始人还是公司团队都会变得更有使命感。如果做的事情能影响到每个家庭,这是一件超级牛的事情,从某些角度比赚钱还重要,而且会拉动公司长期的发展。”
对于所有玩家来说,倘使没有“苦战”的经历,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这也是杨浩涌所说的,“做企业之前没有经历过,就会摔一些跟头。对竞争的判断和大趋势判断,会有些不一样”。
在人人车宣布C轮完成8500万美元融资后,杨浩涌曾经心慌过。他知道自己面临着什么风险,一旦机会错失,他就只能成为追赶者。他觉得人人车没有“高举高打”,乘胜追击,给了他翻盘的机会。
“我换位思考,如果我在做人人车,先打广告一定是我,我不会给瓜子机会,刚刚拿到这么大一笔钱,而那时候我们在体系内有各种各样问题。在体系内反应总是慢,牵扯到很多事情,创新决策要董事会批,集团是否有预算等……上市公司,下一季度花多少钱,数据已经定在那儿,很难做一些灵活应变,公司流程也得非常规范化。那是我们最弱的时候。如果是我,融来的钱,一到账,转身广告就已经出去了,会打你措手不及……”
“如果我是李健,我会记一辈子,他没抓住那个机会。其实他8000多万美金完全有能力拿2000万打广告。如果打了2000万美金广告,12月份拿2亿美金的是他不是我了。”
无论如何,这都是人人车的学费,然而足够大的市场,以及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谁也不知道自己和对方会走向何处。
在春节前,人人车方面曾告诉“商业人物”,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D轮融资,待确认后公布。有消息称,人人车D轮融资额为1.5亿美元,依旧是腾讯领投。
杨浩涌说:“在8月份的时间点上,双方做了一个判断。我觉得创业越来越不是埋头做一件事情,自己执行得多好。李健作为第一次创业者已经做得足够完美,效率优化、团队、增长各方面都不错,但是你没有抬头去看整个大的环境,你没有去看竞争,你犯的这个错误可能要交这个学费。有的时候这个学费是小的,有的时候学费是很大的,有时候学费是很致命的,我不知道最后变成什么样的结果。回过头来,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因为我痛过,我被人捅过。他是第一次上战场,你跟他说这一刀捅下去会很痛,对手会从这儿戳你,会先发制人。他没有这个亲身体验,很难体验到这个竞争的残酷。第一次创业很难的,我的第一次做得比他还要差。”
“创业,势能是非常重要的事,你在竞争过程中一定要借势能把你推到跟对手不在同一维度竞争,否则你会很痛苦,双方永远在拼刺刀,我们拼刺刀拼得很擅长,线上线下竞争,拼刺杀拼了好多年。越是这样就越觉得企业竞争是不能跟对手拼刺刀的,拼刺刀的结果一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定要拉到跟他处在不同势能的状态。”
“你不经历过就不知道这个势能有多么重要。势能就相当于在海上,对手拼命划船,你在顺风浪上,划一下顶他划十下。很多创业者会专注自己,我要锻炼身体每秒钟必须划十下,划十下不够我要划十一下,其实那个浪才是更重要的,你要在浪上顺着漂。他在水面上很奋力划,你划一下拉开十米远,再来一下又拉开二十米远,他却在那儿拼命划,就是这种感觉。你不把自己划到那个浪上,双方就拼你划十一下,我划十二下,我歇一歇又划十三下,两个人就开始赛龙舟,很痛苦。”
我问杨浩涌如何看待企业家和企业的诚信问题。他说诚信分两块,一块是对用户和员工,一块是对对手。
“对用户和员工,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向员工展望一个未来或者做规划、做公司行为准则的时候,诚信肯定是第一标准,对用户其实也是一样的。竞争对手相互之间的攻击,那就是商战的一部分。这正是商战比较好看的一个原因。我们看到有些公司,线下打拳头,线上攻击到个人,那是商战的一部分,挺戏剧化的过程。在竞争的时候双方都会去找对手的弱点做针对性攻击。”
“对员工和客户诚信是非常大的事情,这是一个品牌长期的东西。我们做平台的公司要靠积累,要靠口碑。”
竞争毫无疑问推进了产业规模。58同城与赶集投入巨资推广的时候,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扩张。当他们合并之后,竞争的成本变成了为整个行业缴纳的推广费用,本质上也会变成给自己交的“份子钱”。
所以杨浩涌认为:“几家一起做行业增长会快,用户很多场景下看到不同公司在做,他才会真正去关注这个商业模式带来的好处,一家在那儿忽悠反而会慢。”
杨浩涌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因为激烈竞争而睡不着了。他打过更惨烈的仗之后,已经拥有了“杀戮”基因。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以后再上战场可能就不一样,如果把商战跟真实战争对比,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很坦然,真实战争发生的事情在商战里面都会发生,一个是流血人员伤亡,一个体现是公司被消灭,对员工的冲击,公司就没有增长或者越来越小,结果不一样,中间所有竞争其实跟真实战争是一样的。队伍带得不好,战略定得不好,你的炮弹没有别人多,重点战局兵力投入不够……商战和战争非常像。
我第二次体会会更深刻,之前毕竟打过仗,当时做得很不好,很沉痛的教训,时机没有抓住,错过了机会,这些都会引起很多思考。第二次会不一样,很多事情看的不是针对当时这个事的反应,想得会更多,会想这个事往后大概什么样的结果,看到几个月之后什么样,倒推现在要做什么样的事情。第一次创业跟跑步挺像的,第一次跑马拉松,不知道能不能跑下来,你更多看的是自己,你会担心自己状态弄不下来,有意识开始跑得慢一点,中间稍微有点儿累就会紧张,因为对未知一无所知。第二次跑就不一样,我会追求一个成绩,你知道你肯定能跑下来,但在每一个过程中碰到问题该怎么去解决,会更执著一点,而不是说把眼前糊弄过去算了。第一次创业很多时候是埋着头,第二次想的得比以前多。”
以前做赶集网,如今做“瓜子”,杨浩涌收获了很多,除了财富、声望和自我满足外,还有个人成长。
“自己个人会有成长,创业对个人性格磨炼是非常有价值的,你的任何一个缺点都会放大很多倍。你要是一个个人,有缺点无所谓,很多人会说反正我就是这种人,我不爱社交,我不干这个不干那个,都不是问题。你作为创业者带领团队快速增长,这些问题不解决会被放大,早晚会让你很痛苦。这个问题不解决会一直追着你,一直折磨你,这是百分之百的。”
“很少有人在创业第一天就是一个一流的创业者,绝大部分都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人最后能跑出来,是因为他学习能力很强,因为他时时刻刻存在这种轻度焦虑,导致他每天都会反思。他有比较强的反馈系统,如果有一个外面的东西不断给你做事情行还是不行有很大的反馈,让你痛定思痛彻夜反思,这个事付出代价是超级巨大的,你的成长就非常快。”
对于中国,对于商业文明的推进,杨浩涌相信自己能够提供的最大价值是“颠覆”。他们这代互联网创业者,一直在跟着时代往前走。他们目睹了互联网带来的巨变。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已经跨越了两个时代。公司发展与竞争迭代的时间单位,开始变成半年,五年规划、十年规划已经是“过去式”了,成为了“古董”。
“现在很难预期半年后的热点,互联网热半年出一波,上半年说P2P,下半年已经转到O2O,又转到VR,半年出现一个新的热点。”杨浩涌说,“之前更多是资源创业为主的时代,需要很长时间积累,现在越来越以创新去推动,以颠覆去推动。这种颠覆不是说技术上的颠覆,更多是商业模式上的颠覆。”
“正因为颠覆,所以发展特别快;整个中国资本也跟得上,无论是什么资本寒流寒冬,投资人看到行业大的颠覆机会,会不顾一切扑上来,不管你做多大的估值也冲进来,赶集到十几年才拿了2亿美金,现在我们刚做一年就能有这么大资金支持。大家觉得你有颠覆的机会,愿意用大资本支持你的发展。这些创业者还是挺幸福的,你在这个时代能找到一个大行业的颠覆机会,资本对你的推动,就会很快帮助你去实现和完成,这种事正在中国各个商业领域发生。”杨浩涌说。
杨浩涌有着庞杂的爱好。在看过了周星驰的《美人鱼》之后,他最近又在读高阳的《胡雪岩》。《胡雪岩》太厚,他才读了一半。
“胡雪岩”的时代已经结束,那是一个1.0版本的中国企业家年代,是被供上神龛的那代企业家的神明。对于杨浩涌来说,“胡雪岩”是个模糊而遥远的意象,但他依旧能从胡雪岩身上看到和学到很多东西,建立对人性的了解和理解。依托着这些人性,依托着这个巨变的时代,杨浩涌在等待一场命运的裁决。
显克维之的《你往何处去》中,援引了使徒保罗的话:“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在剧烈变化的动态竞争中,杨浩涌与他的瓜子二手车会向哪里去?他的“好奇心”又会将他诱往何处?我们一起等待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