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携程因机票纠纷事件脸都被打肿了。网友@ttdz微博爆料,因在携程正规渠道上买到假机票,自己在日本羽田机场被要求配合调查3小时,名誉受损。该网友在微博上吐槽遭遇后,微博转发次数近万。
据了解,事发之后,携程第一时间与违规出票的平台停止合作,并竭力寻找当事人,力图对其损失减少到最低,并发布声明称将进一步加强对于供应商的监管。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少有的积极应对消费者投诉的作法。
复盘此案,正规渠道买来的机票是盗用其他人积分兑换的免费票,发现投诉后,第二张票居然又是他人积分兑换的违规机票。乍一看携程“店大欺客”令人义愤填膺,细想,这一板子打在携程身上,有点冤。该打的其实应该是整个票代市场。
事实上,票代市场水深莫测,尤其是国际机票,票代在操作上有很多潜规则。
比方说,票代卖出一些特价票,但未向消费者说明不可退改签,消费者在外国需要进行退改签操作时面临许多麻烦,不得不付出更多成本。这些特价票极有可能是代理人编造客户名字虚占座位,然后再去招揽客人,成交之后把原来编造的人名改成客人名字,或者是将团队机票卖给散客。有一些已经下单的机票却不可预订。还有一些常见的猫腻,比如机票代理会通过自费补贴、积分兑换或者将团体票分拆销售等方式,销售更低的票价。
无独有偶,近日去哪儿网被多家航司集中“封杀”,由头(或者说借口)其实也是因票代市场无序监管缺位导致的机票纠纷,而吃的哑巴亏。
既然乱象迭出,那么,为何监管部门不一竿子打死票代行业呢?
众所周知,航段组合成千上万,没有标准价亦无折扣,各种税费五花八门,价格随汇率实时变化。国际机票更没有标准价之说,而是根据市场需求浮动的。
以北京到伦敦的航程为例,时间比较合适的航程除直飞外,还有通过香港一次中转,或在巴黎、阿布扎比、伊斯坦布尔、阿姆斯特丹等地中转的联程航班,这还没算三程及以上的联程航班。仅这几种飞行路线去程就有数十种航班组合和几百种舱位组合,如果没有票代和平台,消费者根本无从选择。
回溯到20年前,航空公司垄断票价市场,没有平台和票代的日子,普通人是坐不起飞机的。在这样一个相对垄断的行业,携程、去哪儿网之类的这些平台,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推出便宜机票,为消费者便捷的选择便宜、合适的票价而服务,而这其中难免有纰漏。携程声称,每天机票客人到场无票发生概率低于万分之二。
难道票代乱象就没有监管了吗?非也。事实上,不仅有监管,而且“婆婆”还多得很,小编掐指一算,至少有民航总局、地区民航局、IATA、中国航信、凯亚公司、航空公司、工商、税务、城管等等。
据了解,民航局早就已经将票代管理放开。
2006年国内机票代理行业的约束性法规《国务院37号令》废止,民航地区管理局对代理人的市场监管权移也交给行业自律组织中航协。但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中航协对票代的监管是自律性监管,不是政府机构的强制性监管。中航协主要是依据中航协的章程对票代的资格认证进行把关。因此,中航协只能约束正规资质的代理,对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的“黑票代”并没有执法权。而工商、税务只能象征性地清查营业执照、缴税问题,城管只能加派警力清扫小广告。更别提区区携程和去哪儿网这类平台。
既然这个行业良莠不齐,又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监管,携程、去哪儿网之类的平台可以做的,是尽可能通过技术方式和优胜劣汰规则去净化和规划票代行业,与航司、中航协一起来解决这个顽疾,共同监管机票代理商,对违规销售里程积分或免票、大客户政策、特殊产品的代理商进行查处,彻底整顿票代市场,消费者为第一,承担起行业责任。
说到底,无论携程,还是去哪儿网,都是票代市场乱象的受害者,这板子打的着实有点冤。不过,类似案件会加强携程等平台整顿票代市场的决心,加速解决票代痼疾,相信最终规范票代市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