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要闻
易问医:帮病人医生建高质沟通
2016-01-20 09:55:06
1166浏览
人家都说男人和女人来自不同的星球,其实医生和患者之间也可以用这个比喻—一个来自金星,一个来自火星。比如,对待同一个事情,医生与患者的思维和语言描述的方

人家都说男人和女人来自不同的星球,其实医生和患者之间也可以用这个比喻—一个来自金星,一个来自火星。比如,对待同一个事情,医生与患者的思维和语言描述的方式很不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的感冒症状,医生的思维方式是如何排除最坏的可能性,而一般人的想法是大事化小,最好是没事。

所以,正是因为医学的种种特性,医生与患者之间天然就有信息鸿沟。在医疗纠纷经常有的当下,让医生与患者之间更是多了一层隔阂。所有的患者都在感叹,医生的字难认,医生的脸难看,排了一天的队终于看到医生却被三分钟就打发了,得到的处方有几分是对症下药?而这些错实际上并不能全由医生承担,他们每天忙得和狗一样,写论文,做手术,看门诊,甚至连吃盒饭的时间都没有,实际上很难对每一个病人寻根问底做私人医生式的诊断。

我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曾经也是医生队伍中的一员。即便如此,尚且连我有时候也找不到完全匹配的医生,以及完全掌握自家人的身体状况。感受最深的事情是我的女儿在五岁前一年之中总有那么段时间犯咳嗽,每次带去医院就是给验血说白细胞增多,然后拿一堆药回来吃也不见效。学过医的我真的很崩溃,孩子这么吃药太伤肝肾了,但没有一个医生可以和我说通病理。无奈之下最后逼得我把她所有看病的时间、吃的药等资料做成统计表格,最后找到了咳嗽规律拿到可信医生面前,才知道原来不过是孩子太小比较敏感,所以每年会在特定时间上呼吸道过敏而造成咳嗽,根本不用吃抗生素就能解决问题的。

正事因为如此,我关注医生的同时也很关注患者,对双方的感受都非常了解。无论站在哪方的立场,都非常想有一款工具能记录患者的病史,不仅方便病人管理自己的病历,还可以方便医生做更正确的诊断。于是,到了合适的时间点,我就出来筹建团队做了易问医。

创业的模式是什么?

其实,我们都是在线问诊,二者所不同的是,春雨的问诊很轻,是没见过面的医生和病人通过在线形式沟通,病人向医生描述症状和提出疑问,同时可附加图片或检查报告文档等资料,医生解读信息为病人提供基础性的诊断意见和健康建议。而易问医的医生和患者是在线下见过的,医生可以通过APP录入病人的病历记录、出院小结和过敏史,病人也可以自己录入相关的信息,病人离开医院之后,依然可以在易问医与自己的医生沟通。产品尤其适合专科性、慢性病患者院外随访管理、外地病人询问医生。

为什么易问医特别强调患者与医生已经在线下互相了解?做过医生的我深深知道,不了解病人的医生如果只在线看病人不准确的描述,给出建议往往很难切中要点。在线看病不像上淘宝买一件衣服那么简单,关乎生命健康的事大意不得,所以好医生会很谨慎地看待轻问诊的模式,一是为病人着想,二是也会珍惜自己的行医声誉。

包括易问医为什么设计帮患者管理病史资料的功能,最终的目的也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良好的专业在线咨询服务。其实,对医生而言,他不断问患者问题,就是希望通过问诊了解患者更多病史,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做出最正确的诊疗方案。而对于患者而言,你说一万句话还不及把你的完整病史带在身边,让医生快速全面了解患者,所以聪明的病人会把病史归档管理。

甚至,易问医为了强调双方的沟通诚意与质量,我们还向病人收一定费用给相应的医生,这个费用很低很低,但我想借此培养用户的习惯,告诉用户其实免费的服务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你的医生有所获得才可能持续给你提供高质量服务。

未来我们最大营收计划或许是自于有效数据的reuse,很多医院对病人的数据录入之后就堆放在那里,而我们会收集这些数据加以有价值地重新利用,最后创造的价值会非常大。

由于我曾是医生,所以非常看重数据的准确与干净,这点要求在易问医贯彻得很彻底,我们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初期是要求患者在医生的邀请后才可以登录易问医,用户规模自然比春雨医生等应用发展得慢很多。对此还有人质疑我们限制了人群会把业务范围缩小,但是我认为医疗应该被严肃对待,知名药企MSD(默沙东)创始人乔治默克说过一句话,“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现在这句话也是我创业的价值基石,相信只要易问医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高效专业医疗服务,最后必然会发展壮大,利润也会随之而来。

创业的困难和瓶颈有哪些?

我们已经走过了创业的第一个阶段——无知的乐观。马上要进入第二个阶段——绝望的低谷,虽然已经找到爬出来的路了,但还没有完全爬出来。据说第三个阶段是有知的悲观,创业真不易,我们当努力。

为什么医疗电商虽然最近很火,我们身在其中的人会感觉到如此难?而且大家的实际上进展也很慢?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互联网化最大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行业管理者的意识没准备到位,他们的心态是封闭的而不是开放的,对于互联网化改造带来的挑战不敢直面。而且医疗行业是三甲医院处于强势地位,他们对互联化和信息化没有迫切感,而真正有用完整数据基本都在医院手里,病人手上只有部分数据。

另外,水平高的医生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他们来易问医的首要目的还真不是出自于物质,而是希望能在院外追踪病人的数据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即便他们有情怀,但是却不愿声张,根本的原因还是国家对于医生院外出诊的政策还不明确。

此外,用户习惯也需要在慢慢培养,用户还不太习惯把自己把就医信息归纳整理,目前易问医的用户是通过照片上传方式录入,我们人工在后台帮助梳理文字信息,并按照时间轴排好。但后面希望后期用户能够自己主动录入,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个人病历信息档案。

对此,也有人质疑,如果用户的使用习惯还需要培养,那么这个商业模式也太艰难。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创业的确很难,易问医的梦想就是希望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打破医疗行业的信息不对称,让患者和医生有更多平等对话空间, 让每一个小我的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创业故事

创什么样的业,与创业者密切相关。

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是媒体人出身,DXY的李天天是医生出身,我是学医出身,之后又在医药外企工作,所以春雨医生、易问医、DXY的特色非常清晰,春雨医生从C端切入,用户为上;DXY则医生主打,为医生服务,即使最近要开丁香诊所,也是以医为主。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他们一个偏南极,一个偏北极,易问医定位在南北极中间,既考虑在问诊过程中医生的专业性要求,也考虑怎样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

尽管大家的切入点不同,但最后我相信还是会殊途同归的,回到一个简单的模式“人(医患)-服务-健康”,这个应该是医疗健康领域里所有企业的终极目的。

大家都抱着改变医疗行业的信念在做事,在我的团队中就有人是奔着易问医的理念来的。即便是行业外的人,我相信他们也都关心医疗与健康,毕竟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就医难的问题。所以哪怕是对于同行,我也是真心持祝福,真的希望看到大家一起颠覆医疗行业的种种痛点,愿灿烂的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最新文章
光云科技(688365.SH)拟首次发行4010万股 15日初步询价
2020-05-19 11:27:40
2019义乌电子商务博览会,将于4月11日启幕
2019-04-04 15:39:52
2019义乌电商博览会亮点纷呈
2019-04-04 15:36:58
淘宝首发直播通:12个商品池包含约13万商品
2019-03-29 09:38:05
手机淘宝“特卖区”正在灰度测试
2019-03-26 16:15:32
京东购物圈招募超级合伙人 还配专属经纪人
2019-03-26 09:15:17
天猫国际发2019战略:海外仓与内容化成重点
2019-03-22 09:27:04
小红书上线“品牌号” 并进行五大模块升级
2019-03-21 09:25:05
精选专题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