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提出新零售,业内目瞪口呆;刘强东说要布局100万家线下店,业内膛目结舌;张近东说智慧零售才是未来,业内连忙点头呼应……零售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到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无论形态和定义如何千变万化,零售业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满足人们购物、社交、娱乐三方面的体验需求。在这一宗旨下,未来的零售业会是什么样子呢?
线下体验,线上下单
所谓的“新零售”——线上+线下+物流,实际上是伴随移动支付的普及和物流体系的健全而衍生的体验式购物。电商无法完全取代实体,原因在于线上购物无法解决像家居、服装等一些拥有“被触摸并感受”属性的购物需求,更何况,购物还有社交、自我实现的功效,而非仅仅出于生理和安全需求。
如今,诸多线上和传统零售商都在线下布局体验店,如Line、Adidas、三只松鼠等,以充满品牌元素的宽敞空间代替传统的货品陈列设计,甚至引入AR/MR技术增强代入感,他们不以销售为目的,只为了展示和提供体验服务,人们可以在线下体验,线上下单。
你能想象未来的品牌零售店,每一家都像一座主题咖啡馆,甚至欢迎你来window shopping吗?
以分享为导向的社交电商
在线上流量红利锐减的当下,移动社交成为电商获取流量的新入口。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十三五”期间移动社交电商行业发展环境预测及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移动社交电商市场规模或将超越3500亿元。
淘宝从去年开始将“做内容”列为新战略,敦促淘品牌丰富“有好货”“iFashion”等内容模块的生态,希望消费者找到“发现的乐趣”,实际上就是在增加社区感,拉长消费者停留时间,创造购买机会。在微信成为用户的头号时间杀手的当下,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算是突出巨头重围的一匹黑马,以薄利多销的方式帮助供给端压低成本,从而让利消费者。主打社交拼单的玩法,既有购物的性价比,又兼具社交、娱乐的情感体验。
不过,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终结,流量是王道,但绝非唯一因素,商品本身和服务才是客户留存的关键。如今,诸多电商平台都更注重商户入驻资质和品控,有些以自营采购的方式来保证商品品质;有些制定了严格的打假规范,前段时间,淘宝打假胜诉,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也都发表了对于坚决打假的举措和决心。
24小时便利店
在传统零售纷纷式微之际,24小时便利店却以燎原之势开遍了一线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对于便捷的需求被提升至无与伦比的优先次序,一个小区几个便利店几乎是标配。
阿里与京东纷纷入局,先后提出 “千县万村计划”与“百万便利店计划”,两家酣战之时,Amazon已经开创出一种即拿即走的新型零售交付模式:Amazon go。移动支付进一步升级,顾客只需进门时刷一次二维码,智能系统自动识别你所选购的物品在线结算,没有收银,无需排队,同时解决线下零售业支付效率与供应链优化两大痛点。相较于便利蜂这种只改善空间体验的便利店模式,如何改进支付效率和降低成本,将便利店模式下沉进二三四线城市才是未来零售业应该进化的方向。
“送货更快”“选择更多”“价格更超值”“支付更便捷”……零售业的服务万变不离其宗——适应消费者需求,提升消费者体验。无论是社交电商,还是正在变革中的传统电商与实体,抓住消费者的需求痛点,不断优化产业链,才是生存之道。
作者:老朽不猜,专注零售业、电商观察,有问题随时交流QQ1612872343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w.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