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天猫全年大的平台活动是下半年的双十一双十二,而上半年是年中大促618了,现在大促将近,对大家来说大促,同时也是前半年销售的总结,更加是会间接的影响到下半年大促的活动。王健林在采访中说要先定一个小目标,做为从事电商的你又是给自己定了怎样的一个目标呢?
一、小店铺也有“大数据”
首先可能很多商家在大促之前都会初步的去预估自己店铺在大促期间的销量或者营业额方面的,不过预估的以及可能很多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来预估销量营业额,但是这种是没有数据的支撑的,现在是讲究大数据的运营模式,离开了数据的支撑可能会出现纰漏,又或者有些商家会根据去年同一时间的销售水平来预估今年的销售目标,不过大盘类目在每一年的趋势都会有微妙的波动,这就得考虑的是自己店铺的趋势如何是否每个时间段都是跟着大盘数据在走,也需要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季节性,款式等等的这些问题,以下就是根据店铺现有的数据去评判自己店铺的销售情况,目标可以放空出来,把其他对应的数据先行填充:
二、没流量你还想有销量?
所有销售的呈现都是需要流量的支持,上面的是店铺可以直接去填写出来的数据,根据以上的数据分别梳理每个渠道入口的数据,先以公式算出几个主要渠道的预测访客数:
老客户直接访问=会员数*20%,
天猫/淘宝搜索=日均自然搜索*3
其他(手淘等流量)=日均其他流量*3
直通车=直通车日均访客*3(是日均流量的2-10倍)
钻展流量=钻展日均流量*3(是日均流量的2-10倍)
聚划算、其他第三方付费活动的流量也会有相应提高1-5倍,会场或者打标会因为淘宝的改革方面有相应的变化,这个是根据大盘数据在大促阶段每个入口流量的提升维度。
因为公式的流量毕竟只是做为一个大盘数据的参考,所以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店铺来评估每个渠道对应的流量,就拿付费流量来说,每个店铺的推广预算安排不同,直接决定的也是大促当天流量的差别,所以在这一部分的填写之前自己得很清楚自己店铺的运营情况,如推广花费是有没有增加、增加的维度又是多大,或者大促期间有没有参与其他的付费活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前期自己有大概的方向。
三、可升可降,智定客单
流量预估之后就要去预估当天的客单,可能有人会问我的客单一直都是在多少钱到多少钱没有变过为什么还要去做客单预估呢?这样的也很好理解,毕竟是大促,大促就会有活动,而活动你是要升客单还是要减客单?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你的客单价是38元,大促当天你为了有更好的销量,给出了20元的大额度的优惠,这样那你的客单是是否会从38元的客单降到20元,另外一个例子,假设你的客单是38元,你给出的优惠是买两件只要50元,那你的客单是不是会从38元上升到50元以内。
四、大促+转化=转化翻倍
营业额=客单*访客数*转化率,访客数与转化率以初步预估出来,那最后来预估转化率,与访客数预估同样的计算方式,先以公式算出几个主要渠道的预测几个主要渠道入口的转化率
收藏/购物车转化率,大促期间可提升至15-40%之间,自主领取优惠券流量,大促期间转化率可提升只5-20%,老客户直接访问转化率大促期间可提升至20-50%,手淘其他流量大促期间的转化率是平时的1.5倍,直通车转化率是日常的1-3倍,钻展转化率是日常转化率的2倍,另外天猫/淘宝搜索、淘宝客、聚划算、其他第三方付费活动等转化率提升1-2不等。
按公式计算出转化率之后,再根据自己店铺实际的情况手动填写相对应的转化率,因为是大促转化率的预测,转化率的数据可以往公式的数据去靠近。
预估出了访客数、客单、转化率,那大促当天的成交额便也可以预估出来,预估之后也可以作为验证的逆推一次数据,先确定最开始的目标营业额,再预估转化率和客单价,最后推算每个渠道所需要的流量是多少。
五、做出来的小目标
大促的目标已经确定,怎样去完成目标,在大促前期最重要的是流量的圈定,所以大部分在大促之前就开始大力度的加大花费,也是为了可以在大促之前引流量完成优惠券还有加购收藏的作用,跟进上图的数据已经得到收藏/加购还有优惠券的目标流量,那就可以从收藏/加购/优惠券的入店率和目标收藏率来算出预热期间需要引流多少(收藏/加购/优惠券的入店率、目标收藏率/加购率/领取优惠券率都是按照日常的水平就可以),
根据日均收藏/加购/加购这些数据算出来的总流量减去日均搜索流量再减去日均其他流量便可以算出主要的付费流量,根据直通车、钻展、淘宝客的流量占比以及大促预估的PPC算出吗,每个付费渠道的流量占比与花费。这样整一个目标的确定以及前期的推广安排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总结:
大促销售的预估需要有数据依据,这样前期在做加大流量去圈定更多客户的时候至少有一个目标,在数据的把控也会相对更加准确些。
作者:大麦电商,电商问题交流微信damai-e(备注:卖家网)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w.com/news/
本文"扪心自问618你要做多少销量?"为卖家资讯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w.com/news/article/35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