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电商人物
潘石屹:从暴穷到暴富的创业坎坷之路
2017-03-08 09:04:55
2169浏览
潘石屹:原来我觉得钱对人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出生农村,从小就缺吃少穿的,加上我妈妈常年瘫痪,我对财富的追求,也许算是很大的一个动力吧!”2005年,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潘石屹这样陈述他创业的动因。

潘石屹是谁?一个农村小伙,从暴穷到暴富!究竟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坎坷。

潘石屹:原来我觉得钱对人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出生农村,从小就缺吃少穿的,加上我妈妈常年瘫痪,我对财富的追求,也许算是很大的一个动力吧!”2005年,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潘石屹这样陈述他创业的动因。

当然,潘石屹选择创业不只是由于这一个原因。参加工作之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开启,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思想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时候,潘石屹的内心也蠢蠢欲动,希望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然而,当时的工作安逸、稳定,毫无挑战性可言。怎么办?他想到了辞职下海,并且迅速付诸行动。

淘宝创业注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潘石屹在创业的过程中也是历经波折。从创业之初的颠沛流离,到勇闯海南的惊险刺激,再到后来“万通六君子”的分道扬镳……所幸,尽管历经艰险,潘石屹还是完成了从暴穷到暴富的财富积累,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一、第一道坎

割舍坦荡仕途,毅然下海淘金

1984年,潘石屹从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对数字天生敏感的潘石屹很快就得到了局里领导的赏识,原本可以在这条坦荡的仕途上享受生活,但是,他对机关的清闲生活并不满意,他觉得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潘石屹有意放弃令人艳羡的机关工作,转而下海淘金。

但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来自各方的阻力。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潘石屹到底会如何抉择呢?

坎里那些事儿

潘石屹出生在甘肃省的一个小山村,他的童年正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动乱的时期。由于家庭成分不好,他的父亲被划为右派,他也备遭歧视。不过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潘石屹的命运也出现了转机。

1982年,潘石屹考入位于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两年后他从石油管道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经历过艰辛童年的潘石屹从此捧上了铁饭碗。在石油部管道局,潘石屹很快找到了让领导重视他的窍门,那就是记清楚所有的工作数据。处长向局长汇报工作,局长向部长汇报工作,都需要用数字说话,而他们都记不清楚这些繁杂冗长的数字,他们需要带一个人汇报数字。每天下班之后,潘石屹就将各种计划样本拿出来背,最后,这些数字小数点之后的好几位,潘石屹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科长开始欣赏他,处长开始欣赏他,主任也开始欣赏他。潘石屹很快成为领导身边必带的“红人”,被确定为“第三梯队”,并获得外出进修的机会。潘石屹的仕途看似一片坦荡。

然而,潘石屹对机关生活却并不满意,甚至有一些厌烦。事后,他回忆道:“整个管道局,除了输油调度处每天在做事外,别的部门全都无所事事,只会给人添麻烦,包括我自己。”

对于潘石屹来说,机关生活一开始还比较新鲜,没有太多的事务,收入也比较高,而且经常还会有下级单位送一些礼品等。这样的生活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来说,的确是十分适合,安逸无忧,轻松自在,但是,对于刚刚20出头的潘石屹而言,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在虚度生命。在谈起这段生活时,潘石屹曾说:“整个机关,有将近1000人,真正能够给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不是很多,剩下的人都是干部,干部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干,所以我对下海的愿望特别强烈。”

在此期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天,单位新分来一个女大学生,潘石屹的处长安排他陪着她去仓库领桌子和椅子。结果,潘石屹发现这个女大学生特别挑剔,再加上那时候桌子和椅子的质量也不好,她总说这个桌子这里也不行,那个椅子那里也不行什么的,选了一上午也没有选好。

潘石屹等得不耐烦了,就对她说:“不就是一张桌子吗?赶紧抬回去得了,至于这么挑剔吗?”结果,这位女大学生的回答深深地触动了他,她回答道:“小潘,这张桌子我可得用一辈子啊,当然得好好挑了。”

回去之后,潘石屹陷入了沉思。他看着自己的桌子,再看了看自己的茶杯,心中不停地问自己,难道我一辈子就这样度过了吗?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潘石屹有了下海的想法。但是,他的想法一出来就遭到来自各方的劝阻。外界的声音比较一致,放弃前途光明的仕途,选择一条前途未卜、在当时普遍不受尊敬的经商路,是一个多么冒险而愚蠢的决定。另外,在那个年代,一个机关的小干部下海,各方面的障碍都是很大的,组织上也未必能够通过。

站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潘石屹也有一些迷惑,他最终会如何抉择呢?

二、潘石屹的战术

1.拜访老师,指点迷津

面对现实的困境和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喊,潘石屹陷入苦苦的思索。不走,面对的将是日复一日百无聊赖的生活,潘石屹对此早已厌倦;走,立马失去稳定收入和不断上升的仕途,并将遭遇下海之后的种种困境。对于一个20多岁的小伙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困惑之际,潘石屹有幸拜访到一位在刚刚开放的深圳创业的老师。当潘石屹把心中的苦闷告诉他时,老师告诉潘石屹在深圳有很多机会,也能赚到很多钱。潘石屹问:“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老师给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就说你身上穿的衬衣,如果你有钱,你就可以买两件,这样一件穿脏了就你可以换另外一件。”

这也许是有人第一次对他解释财富是怎么回事。虽然此时的潘石屹对财富几乎没有什么认识,但是他的财商之高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由于潘石屹出生在农村,家庭很不宽裕,从小就缺吃少穿,同时家庭的贫穷还造成了很多让潘石屹难以忘记的伤痛,所以他对财富有着比较强烈的追求,这也成为潘石屹决定下海的一个重要动力。通过与老师的交谈,潘石屹下定了放弃仕途、下海经商的决心。

2.放眼未来,毅然辞职

潘石屹下海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还不到10年。但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各种技术和思想不断地冲击着国人的观念和思维,同时,还创造了无数获取财富的机会,使得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可以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其实,潘石屹下海之时,也并不明白自己到底可以干什么、想干什么,但是潘石屹清楚预见到:在机关里平淡无奇地度过一生,还不如下海轰轰烈烈地去拼。

后来潘石屹讲述了自己下海的心路历程:“我辞职是因为那是一个开放而令人激动的年代,国家领导人的言行,如当时胡耀邦穿一身西装都给国人的观念很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我慢慢觉得,我在机关的工作完全是多余的、没用的。可能我们机关只有一个部门,就是输油管理的调度室有用。我感觉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多余的,不能给社会带来价值的环节,迟早会被淘汰掉。”

正是基于对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判断,潘石屹认定自己在机关的工作不能创造价值,将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于是他毅然决定辞职下海,在广阔的下海创业潮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坎外真经

1.听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面临选择、做出决定。有的选择和决定非常艰难,因为不管选择哪一方,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都会失去一些东西。常常听到有人讲,要是当初没有那样决定,该有多好!或者,要是那时候我走了另一条路,现在应该会是什么样子。

什么样的决定和选择,才不会让自己后悔呢?如果总是衡量一个选择可能获得的物质回报和所面临风险,到最后大多都会为此后悔。要不后悔,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始至终都听从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最响亮的声音。乔布斯在给人们的忠告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被教条所限,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自己选择能够做到随心而动,即使最后失败也可以毫无遗憾。

在面临人生抉择时,潘石屹做到了听从自己内心真实声音。虽然,机关的工作稳定、收入高,但清闲却让潘石屹觉得年华荒芜,于是他排除外界干扰,毅然决定下海淘金。在潘石屹后来的创业路中,他也遭遇过非常艰难、非常压抑的时期,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自己当初下海的决定,这就是因为下海是当时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2.勇气是成功必备的素质

做人,要有勇气,才能在人世间的横逆挫折中愈挫愈勇。佛教讲“成佛作祖”,也不光是有慈悲、有智慧就能够成就的,最重要的,还要有勇气。观世音菩萨游行三千大千世界,救苦救难,如果没有大无畏的勇气,怎么能普度众生呢?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是要有勇气,才能深入地狱救苦。

生活是需要勇气的。当遇到困难时,要拿出克服它的勇气;当受到挫折时,要拿出站起来的勇气;当尝到成功时,要拿出更加努力的勇气。纵观当今社会那些取得成就的企业家,哪一位不是拥有非凡勇气的?如果没有勇气,柳传志怎能放弃电子所稳定的工作,投身商海?如果没有勇气,史玉柱怎能一次次从失败中爬起?如果没有勇气,马云怎能开辟中国电子商务奇迹……

勇气是成功必备的素质。在面对艰难的抉择时,潘石屹勇敢地选择了一条前途未卜、注定布满荆棘的道路,也正是这一选择,成就了日后最知名的地产商人。

3.抓住时代赐予的大好机会

潘石屹曾说:“人生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转折点,不要错过每一次的历史性转折点。因为,你的一生将因此有所改变。”人一生中,可能会有很多机会,但是那些可以改变一生的机会却是寥寥无几。如果因一时犹豫导致与机会擦肩而过,人生就会因此缺少很多光彩。

潘石屹下海时所处的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进行的时期,是拥有无限机会、令人激动的年代。这是每一个拓荒者开拓疆土、实现梦想的最好时机。可以说,这是时代赐予每一个像潘石屹一样希望追逐梦想的热血青年的历史机遇。抓住了,离成功就更近一步;放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潘石屹也很庆幸当时自己能够毅然下海,这个决定奠定了他今后人生成功的基石。

四、第二道坎

1、初涉商海,颠沛流离

1988年,潘石屹变卖家当,毅然辞职,南下深圳。然而,现实中的深圳并不像走马观花时的美好温馨。语言不通、饮食不适,刚下海那段时间,潘石屹四处碰壁、颠沛流离。面对生活的困境和艰辛,潘石屹能继续吗?

2、坎里那些事儿

1987年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广州、深圳。“从冰天雪地的北方来到鸟语花香的广州,突然觉得这真是天堂,尤其是深圳,每个人都过得那么开心。”

1988年春节一过,潘石屹变卖全部家当,连睡觉用的棉被也一并卖掉了,毅然辞职南下深圳。当潘石屹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只剩下80多块钱,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创业资本”。由于没有特区通行证,潘石屹还不能直接进深圳。无奈之下,潘石屹还得在这笔少得可怜的“创业资本”中拿出50元找“蛇头”带路,从深圳二线关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里偷偷爬进了深圳特区。

潘石屹:从暴穷到暴富的创业坎坷之路

现实中的深圳并不像他走马观花时看到的那么美好温馨。潘石屹必须为三餐而奔波,于是不久后他进了一家咨询公司。在谈到这家公司时,潘石屹回忆道:“其实就是皮包公司,电脑培训、给香港人当跑腿的、接待内地厂长和经理旅游,什么能挣钱就干什么!”

由于语言不通、饮食不适应,深圳的生活始终让潘石屹感到非常压抑。有一个故事可以生动地描述潘石屹当年压抑的生活状态:有一次老板让潘石屹去接人,老板告诉他可以坐出租车。这是潘石屹第一次坐出租车,当他上了出租车之后,他也不知道要打表,司机问他去什么地方,他又不会广东话,总说不清楚。最后,潘石屹被这个司机赶了下来。下车之后的潘石屹感觉特别沮丧,最后只好坐公交车去接人。这种压抑的生活大概持续了一年左右,那段时间,潘石屹过得非常不愉快。深圳的天气热得不行,潘石屹还经常要加班加点,外加刚下海时心里很脆弱,人开始变得焦躁不安。

对比是非常明显的:没下海之前,机关的收入、福利待遇等都非常可观,并且不用这样奔波劳累。潘石屹回忆道:“我刚下海时,几乎所有人都劝我走回头路,只有一个在伊拉克做过工程的朋友跟我说,计划经济没有出息,你坚持往前走,哪怕要饭也不要往回走,这是唯一支持我下海的人。”

1988年年底,有“天涯海角”之称的海南岛从广东省脱离,成为中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中央政府给予了海南无与伦比的优惠政策,这为海南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大量资金和人才涌入海南,甚至出现了“十万大军下海南”的空前盛况。1989年,潘石屹所在的公司要在海南设立分号,潘石屹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主动向公司请缨前往海南拓荒。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潘石屹首次登上了海南岛。整个海南岛在夜色的包围之下,显得深沉忧郁,偶有一些摊贩的门前有小发电机突突地发电,也因为电压不稳,灯泡一闪一闪,或明或暗。潘石屹感觉自己到了一个毫无生气的地方,不禁对自己的未来担忧起来。但第二天清早起来,一个新的世界轰隆隆地就升起来了。一大群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涌出来,会集在大路上、沙滩上,十分热闹。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人,真可谓是形形色色,有寻找机会的大学生,有稚气未脱的高中生,有工作几年想逃跑的人,有想脱离土地的农民,有逃婚者……再看看他们的举动,有人唱歌,有人作诗,有人谈情说爱……

当时的海南虽然是一个杂乱的、失去了秩序和平衡的环境,但是潘石屹认为,海南的气氛与深圳那种压抑的气氛完全不同。他突然发现自己脱离了原来一切的束缚,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处长、科长,再也不用对谁点头哈腰。这个生于甘肃天水麦积山的男人,简直像重新获得了新生。

当时,潘石屹是跟着一位老板来到海南的,他被任命为砖厂厂长和法人代表,负责300个民工的生产生活问题。然而,1990年春节前后,海南刮了一次特大台风,损失很大。海南经济开始陷入困难泥潭,很多人没有工作,凑热闹的人也基本都返回了老家。潘石屹管理的砖厂,砖一块也卖不出去。砖厂的民工走得剩下不到100人了,其中大部分是四川人,也有一部分山东人,都没有饭吃。四川人饿得受不了就捉老鼠吃,山东人说,老鼠有毒不能吃。看到这种情景,对比半年前的热血激昂,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死一样寂静。走到民工的工棚里,问他们上顿饭是什么时候吃的,有人说是昨天,有人说是前天。饿着肚子的民工,静静地躺在那里,潘石屹也和他们待在一起,静静地躺着。

这是潘石屹最低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和生机。面对这样的困境,潘石屹能继续坚持吗?

五、潘石屹的战术

1.一根筋,往前走

面对现实的困境以及内心的压抑,很多人都会选择退让或逃避。但是潘石屹选择了知难而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做事情要执着,一根筋,想好一件事情就一直往前走。民工们没有饭吃,潘石屹就把自己的钱掏出来,让民工买上一袋米,吃上几天,吃完了掏钱再买一袋,就这样慢慢地坚持着。

潘石屹曾经写过这么一段甚为经典的话:“我骑自行车,有人说路太远,你骑自行车走不到。但我走了一段换成了汽车,天黑以前我到了。我开汽车时他们又说,前面没有路,没有桥,只有一座山,你过不去。我照样往前走,到了山前我换一架飞机飞过去了。”他就是凭着这股一根筋的精神继续坚持着。

2.灵活应对,拓展人脉

时运不济,潘石屹的雄才大略那时候还不能展现,不过逆境之中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色,在那段艰辛的岁月里,潘石屹已经显示出了一个商人的灵活和聪明。砖厂办不下去,他就办起了电脑学习班。尽管他本人不太懂电脑,但开始教别人学电脑。草莽时代,潘石屹是什么时髦、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他甚至还教过会计。潘石屹也是一个非常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人,而且时时刻刻在寻找商业的机会。总之,为了继续往前走,潘石屹想出各种方法,尽情地施展了一个商人的聪明才智。

潘石屹不仅充分发掘各种商业机会,同时他还利用这段时间结交了很多至交好友。办电脑学习班时,需要印刷学习教材,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开小型印刷厂的易小迪有了生意往来,他成了易小迪的第一个固定客户,两个人的交情从那时开始了。通过易小迪,潘石屹又结识了漂泊中的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等几个意气相投的朋友。英雄相见,惺惺相惜,在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并一同寻找商机。正是有了这些朋友,才有了后来起家的万通,奠定了潘石屹腾飞的基础。

六、坎外真经

1.坚持理想,决不放弃

生活如果没有理想,就如海船航行没有灯塔,将会失去方向。潘石屹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度过那段最艰难的时期,最重要的原因也在于:不管生活怎么变,他自己心中的理想始终没有破灭,并且一步一步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不管多大的风雨,他都没有动摇。潘石屹说:“理想就是你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你带着理想活着,理想就在你的生活里。”在他看来,理想就是我们想让生活变得美好的愿望。也许他的理想在当时并不系统,也并不多么伟大,但是每天的坚持让他不断地接近自己的梦想。

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在央视二套主办的节目《赢在中国》中对创业选手说过一句话:“作为一个企业家,对于看中的事情,你就一定要专注地去做,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碰到什么挫折,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只有执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才能熠熠生辉。

2.英雄莫问出处

潘石屹出自农村,家庭背景可谓一般,人长得也非常大众,可以说,乍一看,他绝对是没有英雄气概的。但是人不可貌相,就是这位出身平平的西北小伙儿成就了一段房地产传奇。

在很多人看来,也许出身于帝王将相、书香门第之家的人有更好的条件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位英雄式的人物,但是英雄不问出处,即便是出于草莽也一样有机会成为英雄,只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所熟知的马云、俞敏洪等成功企业家在成功之前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日本首富孙正义,出生时家境也十分贫苦,父亲靠养鸡养猪来讨生活,为了给鸡弄些饲料,祖母每天都很早起床,推着推车去各个地方搜集剩饭。这些经历不但没有成为孙正义事业的阻碍,还成为他成功的动力,最终孙正义创办了软件银行集团,成就了商业传奇。

造化有时会把它的宠儿放在平凡人中间,让他们一开始远离金钱、权力和荣誉,然后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某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领域中让他们脱颖而出。

霍兰德说:“在最黑的土地上生长着最娇艳的花朵,那些最伟岸挺拔的树林总是在最陡峭的岩石中扎根,昂首向天。而高普更是一语道破天机,他说:“并非每一次不幸都是灾难,早年的逆境通常是一种幸运。与困难做斗争不仅磨炼了我们的人生,也为日后更为激烈的竞争准备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潘石屹:从暴穷到暴富的创业坎坷之路"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w.com/news/article/259645)

最新文章
淘宝上的佛系卖家:曾因抢劫被判无期,如今淘宝创业月入两万
2018-04-27 14:13:01
上线一个月,这家淘宝店靠短视频3小时卖空店铺
2018-04-08 12:39:47
淘宝上的“精神抚慰师”:阿里服务升级的先锋军
2018-04-08 10:41:30
家装建材界的“小米”,小产品也能做成大品牌 | 电商论剑
2018-03-23 09:35:25
阿里巴巴有群“变态”,比女性更了解卫生巾和丝袜!
2018-03-14 10:47:00
顺丰王卫:从带货小哥到霸道总裁
2018-03-07 14:46:35
吃汤圆的“唐朝胖仕女”爆红,其淘宝店铺流量增长超7倍
2018-03-07 10:19:57
半年封神,一个淘宝店如何从0到5皇冠? | 电商论剑
2018-03-01 16:25:03
精选专题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