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要闻
百度停止招人,O2O市场或格局生变
2016-04-12 17:28:09
1993浏览
根据被曝出的百度人力资源&行政副总裁刘辉发布的邮件显示,百度公司决定停止招人,对已发出的offer继续有效,如有“个别极特殊战略考量需求”,需刘辉和李彦宏特批后方可招人。

根据被曝出的百度人力资源&行政副总裁刘辉发布的邮件显示,百度公司决定停止招人,对已发出的offer继续有效,如有个别极特殊战略考量需求,需刘辉和李彦宏特批后方可招人。

相关人士认为,此举标志着百度在人才战略层面将更加聚焦在吸引顶尖社会人才和校招人才的体系内培养。百度官方证实此事,也强调了百度校园招聘活动将按以往计划推进,不受任何影响。

在回应中,百度表示: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是互联网精神的本质,小团队成就大事业是百度崇尚的人才观。对于最优秀的社会人才,我们仍然在苦苦追寻,欢迎你加入百度,在更高效的平台上施展才华。

据相关资料显示,百度自2000年成立以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拥有员工五万多名。

据了解,除了百度以外,国内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也已经关闭了招聘通道,或者大幅缩减了自己的招聘名额。

例如同样是BAT级别大公司的阿里巴巴,在今年九月初也曝出过类似的消息。据有关报道,阿里在九月初发布的公告中将校招名额从3000人砍到了400人,1000人规模的暑期实习生,只有很少一部分拿到offer。

再早之前,马云也曾在阿里巴巴在京员工大会上表示,3万员工规模对阿里来说已经足够,今年的目标是整一下队形。

其实相信到现在,已经没有太多人否认,继2011年之后,又一波资本寒冬来袭。美国的中概股一泻千里、没有上市的公司纷纷抱团取暖、无数的创业者正在四处奔走试图找寻能够帮自己熬过寒冬的资金......这一次,我们主要聊一下,资本寒冬,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企业招聘。

10月16日,百度副总裁朱光亲临母校——西安交通大学,目的是为百度校园招聘造势。值得关注的是,在资本寒冬来临之际,这样的做法总归显得有点“非主流”。

事实上,在资本寒冬来临之际,各大企业降薪裁员的消息早已是是漫天飞舞。就在近日,连硅谷的明星企业“推特”也宣布裁员8%,这相比当年跟Facebook、谷歌等一众企业为了争抢人才而去招聘高中生时的意气风发,简直就是如坠地狱。

资本寒冬 BAT招聘策略各不相同

按照人们一般的观念中,减员增效是企业应对资本寒冬的良策。因为每当这个时候,新闻中第一时间报道就是,公司又进行了多少的裁员——虽然屡见不鲜,但依旧触目惊心,否则就不会在今年接连传出“阿里巴巴校招名额大幅缩减”和“腾讯预计明年裁员20%”的流言。

虽说这两则流言一直在被辟谣,但很多人仍然心有余悸。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担心,“流言往往是真的”再一次应验,而另一方面则是兔死狐悲,最起码作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两大互联网巨头传出这种流言,代表着整个行业并不在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

很明显,互联网巨头在资本寒冬,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招聘策略,其背后有着意味深长的含义——或者是为了现在,减少支出,财报好看;或者是为了人才储备,试图在资本的寒冬里默默累积,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如果分析一下BAT三家之所以会采取不同的招聘策略,或者原因主要在于 “百度看技术、阿里看运营、腾讯看产品”,阿里因为以运营为主——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赚取差价,所以在资本寒冬,其首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受挑战,随之也就带来在招聘市场会尽量保守;腾讯亦是,产品优化方面,在资本寒冬,其实更多的还是守成作用,所以扩招对其并没有什么作用;来看百度,百度一直以来都以“技术公司”自居,而技术往往是打破市场沉闷,进而脱胎换骨的不二利器,所以越是资本寒冬,百度越是会进行人才储备,进而为后续蓄力。

根据招聘页面显示,百度目前招聘瞄准的几乎都是技术方面的人才,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等。甚至朱光在西安交大的校招现场,不仅打出“科技改变世界”的口号,将百度在做的人脸识别、语音搜索、高精地图等等作为吸引眼球的实力,还不惜打出“校友牌”,罗列出上述技术实现团队中众多从西安交大毕业的校友作为利器……百度不可谓之不努力,而百度野心也不可不谓之不大。

另一方面,技术出身的李彦宏对于技术的推崇程度可以在国内屈指可数,“对技术的信仰、对技术的追求,这是最根本的。技术创新永远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最根本动力,公司基业长青的长久保障。”这是李彦宏在一次采访中说的话。据了解,百度目前的技术员工大约70%左右,这一比例远高过国内其它的互联网公司。

勒紧裤腰带 真的能安然度过冬天么?

大多数在资本寒冬时期进行裁员的公司,都是抱着“勒紧裤腰带”的思想,试图通过减员增效的方式,熬过这场寒冬,但是……从过往的历史来看,似乎很少有能找到类似的案例能够来佐证这种方式是正确的选择。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很多公司在裁员之后,就瞬间进入“多米诺骨牌”式的垮塌,原本的业务因为人员流失而坚守不住,新型市场也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力去拓展。很多公司熬不过漫长的冬天就提前宣告死亡,即使有通过这样的方式见到春天,但由于储备太过不足,导致错过发展期,进入“半死不活”的阶段。

类似于前者的公司有在2011年资本寒冬时期倒下的一大波电商和团购网站,乐淘、24团等等,而后类似于后者的公司则有凡客、窝窝。

其实,从过往历史来看,有不少的企业恰恰是通过资本的寒冬进行人才储备和积累,最终实现逆袭,作为现在百度的竞争对手,美团就是最经典的案例。在2011年的资本寒冬时期,美团几乎是唯一一个没有进行裁员的团购网站。由于其它团购网站的裁员,美团进行了默默的扩招,不但顺利的接受了其它团购网站丢失的地盘,而且还在一些垂直领域例如电影票、酒店等进行深入拓展,最终成为了团购胜出者。只是不知道,扛过上一次寒冬的美团,这一次会进行怎样的选择。

资本寒冬 O2O市场或格局生变

O2O市场作为近两年资本的宠儿,自然也最能感受到冬天的寒冷。近年来,整个行业似乎也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资本市场似乎瞬间就失去了活力,原本到处是钱的行业,似乎一瞬间都消失不见,无数创业公司朝不保夕,甚至连美团和大众点评都不得不“用7天的时间从相杀到相爱”。

可以想象,未来一段时间内,资本的寒冬将会在O2O的市场格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此时此刻,在O2O市场孤注一掷的百度,采用扩招的策略,这也能让我们窥测一二。接下来,让我们站在上帝视角,考虑下竞争对手的同理心。

众所周知,百度自从豪掷200亿给糯米之后,糯米的最主要竞争对手——美团和大众点评压力暴增。对于它们而言,作为独立的公司,由于没有其它业务的庇护和巨头的支撑——阿里和腾讯实际上对美团和大众点评实际支撑很少——不得不采取这种方式抱团取暖。有人笑谈,糯米坐着就成了O2O行业老二。然而,糯米的机会当然不止如此。

一方面,资本寒流必然会使得美团和大众点评在市场扩展和人才储备方面进行战略收缩,而百度在O2O方面的业务则由于有百度稳定的资金流和资源支撑,完全不必考虑资本寒流下的这些问题,现在正是进行“挖角”的最好时机。更为难得的是,这个时候进行人才储备,考虑到不用太过高成本的投入,整体的性价比绝对超值;

另一方面,资本寒流不一定意味着市场寒流,也就是说,资本市场虽然故步自封,但是整个行业却是不断的向前发展的,谁能保证,在资本寒流时期,市场不会进行快速的发展蜕变。具体而言,在O2O市场,谁知道在这场资本寒流之后,O2O模式仍然是比拼手机买流量,线下拼商户的阶段?很有可能,整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催生出新的产业模式,比拼的重点从之前的野蛮扩张变为整体解决方案的比拼?大数据、搜索技术、人工智能等等。

如果说,中国互联网史上过往几次的资本寒冬让所有创业者想想都为之胆寒的话,那么对他们而言,唯一值得慰藉的就是,在资本寒冬之后,往往会诞生出一些新的巨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跑出来了新浪、搜狐、腾讯、百度,而第二次则有了京东、美团。

当然,无论是为那些因为没有熬过资本寒冬而壮烈牺牲的企业着急写上墓志铭,还是给那些破茧成蝶、羽化飞升的企业唱赞歌,其实都没有任何卵用。因为,寒冬真的来了,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就像是做一个选择题,就算知道选错和选对答案的所有结果,但对他们来说,这些现阶段都没有意义,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去研究和决定,究竟应该选A还是选B。

不知道谁说过一句话,如果非得要节流,裁员将会是最后的选择。资本寒流之际,有的公司裁员缩招,有的公司默默扩充,考虑到某些个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我们不能说,这是互联网公司某种短视或者长远考虑的结果,但我们可以说,或许你可以再过一段时间再考虑裁员。这块是不是可以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谈谈,经济危机时期员工对企业忠诚度提升,有机会在经济恢复期促进企业发展之类的。

反正裁员一般都没有好的结果,那么何必选择裁员让自己进入备受折磨的慢性死亡,而不是选择搏一把,储备人才,大不了现在就死,但是最起码还有一半逆袭的机会。当然,如果巨头公司,没有死亡担忧的话,那就更该放手一搏了。

最新文章
光云科技(688365.SH)拟首次发行4010万股 15日初步询价
2020-05-19 11:27:40
2019义乌电子商务博览会,将于4月11日启幕
2019-04-04 15:39:52
2019义乌电商博览会亮点纷呈
2019-04-04 15:36:58
淘宝首发直播通:12个商品池包含约13万商品
2019-03-29 09:38:05
手机淘宝“特卖区”正在灰度测试
2019-03-26 16:15:32
京东购物圈招募超级合伙人 还配专属经纪人
2019-03-26 09:15:17
天猫国际发2019战略:海外仓与内容化成重点
2019-03-22 09:27:04
小红书上线“品牌号” 并进行五大模块升级
2019-03-21 09:25:05
精选专题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