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称作网络直播的“元年”。从单纯的兴趣爱好,到有专业人士运作的盈利手段;从逼仄狭小的直播间,到人头攒动的商业发布会;从直播唱歌,到直播化妆吃饭……网络直播,赚足了眼球。蓬勃发展的同时,这一领域也乱象频出:有的直播平台违规开展新闻信息直播,有的平台打擦边球、靠低级趣味博取眼球,有的平台甚至还传播违法违规内容。
12月1日,国家网信办出台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正式实施,这项被称为网络直播行业的“最严规定”提出“主播实名制登记”“黑名单制度”等强力措施,剑指直播行业乱象,为网络直播行业划定了底线。
直播平台“爆炸式增长”
在铜陵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约主播陈艳菊正在一家大的网络直播平台上进行直播,“从事主播工作已经差不多半年了,从最初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能够轻松互动,我收获了不少。”
合肥近两年也出现了不少小型的文化传媒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招募网络主播,对他们进行培训,组织他们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开展直播。小蓝从2014年起开始做网络主播,她告诉记者,之所以从事这个行业,“一是行业本身门槛低,不需要很高的学历;另一方面这是个新兴的行业,挣钱还可以。我所在的公司签约了30多位网络主播,向国内多家直播平台提供直播内容。”
因为即时性、交互性带来的现场感、带入感,网络直播一诞生就成为网友热捧的对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数的45.8%。网络直播俨然已成为新经济的重要推手。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在线直播主要分为游戏直播、秀场直播和移动直播3大类。其中,游戏直播兴起时间最早,主要针对网络游戏用户;秀场直播主要是主播在室内固定场景下通过电脑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直播;移动直播则指的是主播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景下直播自己希望表达的内容。
国内在线网络直播平台兴起于2013年,当年全国直播平台投资估算额为1.7亿元,此后,直播平台投资和发展逐渐进入爆发期,2014年行业投资估算额为7.9亿元,2015年达到23.7亿元,增长近300%。据媒体报道,从2016年5月起,平均每3个小时就有一款新的直播软件上线。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专题研究》也显示,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
“有视频也未必有真相”
今年10月底,一则视频曝光了四川凉山发生的“怪事”:一名黑衣男子在直播中慷慨陈词,“我说到的一定做到,我答应把这3万块钱全部发出去!”随后将现金派发给身后的村民。可直播结束后,视频中的男子却将钱款悉数收回,只给村民留下牙刷、毛巾等廉价物品。
经过调查,该平台存在20余个在四川凉山进行“伪慈善”直播的账号,有的甚至月入可达数十万元。“伪慈善”直播团伙中一名主播承认,做慈善就能上热搜,就能“吸粉赚钱”。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争先恐后“玩”直播,一方面是为了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则是盯上了其中巨大的经济收益。不同于传统视频网站以广告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网络直播从一开始就将盈利模式建立在其社交属性和交互性上。
据了解,目前直播行业的盈利主要依靠用户向平台购买虚拟礼品为主播打赏,再由平台与主播进行分成的模式。主播得到的打赏越多,其与平台的收入也就越高。各平台推出的打赏礼品价格高低不等,落差也较为悬殊。以时下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某移动直播平台为例,该平台最便宜的礼品有价值1元的啤酒、樱花、西瓜等,而最贵的礼品则是价值人民币1314元的“游艇”。
“直播行业信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主播赚到的就是满满一口袋",为了获取粉丝的打赏,很多主播们无所不用其极。只要有人看有人赏,做什么的都有。”小蓝告诉记者,尽管她所在的公司严禁主播们触碰涉黄涉毒等法律底线,但是她所认识的网络上其他一些主播,的确有不少在“做一些法律不允许的事情”。
换言之,主播们在直播中语言和行为越是“劲爆”,就会收到越多来自粉丝的“打赏”和“礼物”。由于门槛低,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网络直播平台上争相出格的情况屡见不鲜,偷拍女生宿舍、蓄意撞车撞人等逾越社会道德底线的行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感和愤怒谴责。
而对于直播平台来说,用户和流量意味着变现能力的高低。尤其在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做主播的自媒体时代,高流量就意味着高关注度,也就意味着高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直播平台不但认可主播们的出格行为,有的平台还在后面推波助澜。
本文"直播监管新规,为网络直播“除霾”"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w.com/news/article/2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