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电商渠道开始发力,商家数量与销售额均迅速增加。
据《中国服饰》从第三方电商数据平台获得的在线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9月份,天猫运动户外类目下休闲服装类商品总销售量达到495.10万件,总销售额为2.85亿元左右。
《中国服饰》记者注意到,在运动户外类目休闲服装类商品下的二十一大类目中,运动羽绒服、运动套装和运动长裤最受消费者青睐。排名第一的运动羽绒服类商品销售量达209.15万件,销售额为645.76万元,其次为运动套装商品,销售量达59.11万件,销售额为7165.84万元,第三名为运动长裤类商品,销售量为50.18万件,销售额为4703.13万元。
《中国服饰》记者此间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从户外用品零售渠道来看,主要可分为线下实体店销售与线上网络销售两种,其中,线下实体店可进一步分为专业户外店与百货商场店。2010年之前,线下实体店在销售渠道中占据绝对优势。2010年起,电商渠道开始发力,商家数量与销售额均迅速增加。2015年,户外用品市场百货商场店数量首次出现下降,降至7451家,较上年同期减少421家;专业户外店稳中有升,增长至2216家,较上年同期增长51家;电商商家数量增速放缓,增长15家,达到673家。2015年商场店零售总额同样首次出现负增长,下降3.61%至112.3亿元。电商商家数量虽然仅占6.5%,但电商零售总额达到70.5亿元,占户外用品零售总额的31.77%,同比增长50.32%。
业内人士认为,电商的优势在于打破了消费者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消费者更方便地购买产品;线下实体店则购物体验更好。随着电商红利逐渐消退,预期未来电商渠道增速会有所降低,但销售总额仍会保持上升趋势;百货商场店的销售占比则会因为电商的冲击进一步下降;专业户外店具有更丰富的产品体验与更专业的服务,抵抗电商冲击的能力比百货商场更强,未来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总体来看,预计未来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渠道模式将成为户外用品零售发展趋势。
国信证券分析师朱元表示,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运动生活方式随消费升级在发生显著变化,并向成熟体育市场迈进,典型特征是功能性为主的专业运动需求逐步增加,并引发本土品牌在产品创新上的新趋势。
品牌同质化是过去运动用品面临的主要困境,过去各大品牌主打休闲化路线,但差异化并不明显,背后问题主要是产品研发与创新能力较晚。过去几年,产品研发已成为本土品牌的战略重心,通过推动品牌文化塑造与专业化的结合,提高产品附加值,研发投入占比提升显著,基本达到2%~3%的较高水平。
朱元认为,在专业功能产品上的竞争力差异,将是未来品牌进一步分化的标志,若品牌继续坚守传统路线,忽视产品研发与创新,最终很有可能面临淘汰。另外,在扩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也需抓住运动用品的本质,企业领导人对运动的理解至关重要。
《中国服饰》记者此间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对于运动品牌,产品线拓展是推动增长的重要引擎。过去几年中,安踏、特步、李宁等都在积极尝试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培育新产品线,包括户外、儿童等领域。
朱元就此认为,不同产品线对企业要求差异巨大,包括产品研发、定位及营销等方面,尤其是对研发实力提出很高要求,如何在新产品线上打造品牌影响力,对企业提出较大考验。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由此可以判断的是:
慢跑:中国市场人口众多,跑步风有望孕育大机会,无论是定位中高端的国际品牌,或是安踏、李宁、特步等本土领先品牌,都有望共同分享市场增长契机。这其中,如果能借助研发推出针对国内慢跑群体的爆品,对品牌的影响无疑将非常显著;
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对于球类细分市场,产品功能性愈加重要,原有优势品牌将继续深挖产品创新(篮球市场的安踏、匹克,羽毛球市场的李宁等),其他品牌新进入难度较大。以足球产品为例,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壁垒也高,本土品牌取得优势需要时间;
户外:户外产品与传统运动用品界线愈加模糊,尤其在鞋类产品上。安踏、李宁等本土品牌也在积极切入该领域,但目前而言成效并不显著。除了户外市场近两年增速放缓的因素,另外,户外消费者对装备选择较为理性,企业只有在户外专业功能上形成核心竞争力,才有生存下去的空间,这需要长期的研发积累;
儿童、女性:过去被忽视的细分人群市场,对于本土运动品牌,拓展潜力巨大。美国市场Skechers、Lululemon等新兴品牌等突破Nike,Adidas的重围,也在儿童、女性领域重点发力,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市场化改革红利及居民消费能力增长,我国大众体育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而户外用品零售行业规模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本文"9月份天猫运动服饰总销售额达2.85亿元"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w.com/news/article/19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