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的公告后,近日,央行又对12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做出续展决定,截至目前,在267家非银支付机构中已有39家获得续牌。
实际上,在翘首以盼的续牌背后,正有一大批对支付牌照求贤若渴的公司排队在门外。而接下来,第二批牌照也面临即将到期的问题。
支付市场的光明前景无疑使得支付牌照成为市场“宠儿”,同时,监管层的收紧态势更让支付牌照身价倍增。
更重要的是,收紧的态势下央行也在多家公司的业务内容方面“开刀”,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在行动上宣告央行加大监管力度,也让那些“空放”“捂牌”的企业难以再“高枕无忧”。
支付市场的“高魅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支付牌照的需求,支付牌照交易逐渐形成一个“昂贵”的产业链。市场上一个经营范围为全国的“全牌照”在2015年的售价约为2-3亿元,而目前的报价已达5亿元。
近日,恒大集团完成对广西集付通的收购,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收购价高达5.7亿元。而在新牌照暂停发放的情况下,通过股权收购获得牌照也成为一种“流行”。
实际上,企业争相进入支付市场正是看好其巨大的发展前景。
“支付是整个金融领域中与用户接触最为紧密的高频交易,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某种角度来讲,支付是公司发展最为关键的一步。”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表示,支付的背后是整个金融市场,其空间可想而知。
而随着互联网企业的日趋壮大,支付市场的发展前景也随之开阔起来。
吴文雄说:“移动支付的市场前景巨大,目前互联网行业致力于改变用户的行动习惯,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场景会诞生。支付牌照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很多平台因为没有支付牌照而委曲求全。”
同时,抢占支付业务领域是基于企业外部竞争和内部拓展两点因素考虑。吴文雄表示:“即对内沉淀资金,打造现金蓄水池,对外保证用户数据、交易数据不外泄。同时平台可以通过分析用户数据,更加容易增强用户体验。”
尽管各路企业争相进入支付行业,但其利润空间一直备受质疑。
吴文雄表示,在利润空间方面,支付行业主要包括服务费、广告、利息。用户在借助支付公司在商家进行消费时,支付公司会向商家收取一定的费用,也就是说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利润来源之一,是帮助商户收单和付款产生的手续费。
“但根据国家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监管,第三方平台的收益可以来自服务费、广告、利息,但绝对不能包含客户资金二次利用投资带来的收益,客户的资金须存在托管银行里。但在实际操作中,客户在第三方支付公司中的大量沉淀资金除带来利息收益外,还涉及诸多灰色收益。”吴文雄坦言。
监管层的“冷面孔”
监管层留给支付行业的,无疑是一张严肃的“冷面孔”。
2016年,第三方支付似乎迈入监管元年。一系列监管及自律政策密集出台,首批获得支付牌照的中国银联商务、通联支付因银行卡收单业务严重违规被罚以重金,表明监管层的“紧箍咒”正在不断收紧。
而想要进军支付领域的“门外汉”或许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监管层的认可而获取新牌照。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当下的重点是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防范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为底线;健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加大专项治理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实际上,自2015年3月广物电子商务公司获得支付牌照至今,央行尚未新增一张支付牌照,但依旧坚持排队申请的企业有80多家。
艾瑞分析师李超表示,不再设立新机构的深层原因就是现有牌照比较饱和,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监管机构也大致了解到这些支付公司的情况,有必要做进一步地严格监督,避免一些恶性社会事件的发生。
而对于监管层的从严对待,吴文雄认为,监管收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与当下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由于此前监管层对国内支付业务采取的鼓励态度,导致各种违规套现发生。可以说,支付监管态势收紧是互联网金融行业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吴文雄说。
行业走向理性
实际上,尽管此次续牌已靴子落地,但几家欢喜几家忧。
支付宝、拉卡拉等一批良性发展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许可业务类型和范围得以保持和不断拓展,但也有部分支付机构因严重违规、业务停滞萎缩等情形,被调减业务范围。
其中,财付通、快钱支付、银盛支付、迅付科技、付费通主动缩减业务范围。财付通、银盛支付和付费通终止固定电话支付业务,快钱支付终止固定电话支付业务和预付卡(全国)业务,迅付科技终止在江苏、浙江等省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
知名金融支付行业分析师寇向涛认为,此次被限制的9家企业分别出于不同的考虑。
“有几家企业退出多个省份的业务,实际上是对2014年处罚的延续,在续牌时得以确认;对固定电话业务的取消,主要是其不符合主流社会的支付方式。”寇向涛说。
而这更是体现出监管态势的缩紧,寇向涛认为,未来对很多公司来说,“空放牌照”“捂牌”之类的行为都会面临取消或收回业务的可能。
吴文雄也表示,限制支付业务内容目的是为控制业务本身所带来的风险,同时进一步督促第三方支付公司合规发展。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央行鼓励“良币驱逐劣币”,让从业企业趋于理性、稳定发展的意图明显,为浮躁的市场降温,变相加固大金融范畴的根基。
本文"监管收紧,支付市场“高枕无忧”时代已过"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w.com/news/article/1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