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下的生鲜电商不断被曝停业或资金链断裂的消息,无论是在C端还是B端,生鲜生意难做似乎已经影响到资本的态度,今年以来,生鲜电商平台融资的消息明显减少。但从日前众美联商城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来看,众美联商城的二季度GMV(商品交易总额)为15.98亿元,在众美联商城注册的第三方买家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有业内人士分析,对生鲜O2O来说,以互联网方式整合提升传统商户,同时结合一定比例自营,可能是更适应当前市场的现实选择。
合作带来资源优势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众美联商城已与全国超过1000家大型餐饮企业达成年度协议采购合作,其中与中国顶级餐饮企业41家达成股权加业务的合作模式。同时,众美联也与全国超过100家源头供应商以及超过1.2万家中小型品牌供应商达成业务合作。
而众美联方面也将二季度营收增长归功为平台日益扩大的客户群所带来的订单量增加。据了解,众美联商城在今年一季度与益海嘉里、温氏集团、正大食品、天喔食品、李锦记等知名源头供应商达成了战略合作,二季度又与河南双汇投资、大连百斯顿环球食品、中和澳亚(天津)实业、河北千喜鹤肉类产业、阳光印网等多家源头企业和平台型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在7月与海尔集团、大益集团等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有分析认为,众美联商城能在短时间内发展起平台规模与其本身带有餐饮企业的基因有很大关系。餐饮企业对于餐饮产业链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有着降低采购成本的诉求,因此这样的集结会吸引来更多餐厅及供应商资源。
生鲜电商噩耗不断
与众美联商城持续增长的态势相反,大批以自营为主的新生代生鲜电商企业的发展并不顺利。C端的生鲜电商中天天果园关闭线下实体店,青年菜君遭遇资本跳票,爱鲜蜂大规模裁员,美味七七、果食帮的关门……而在B端,尽管引来众多的入局者,但目前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今年以来,也鲜有融资消息传来,有菜等B2B平台也暂未大规模涉及生鲜类产品。
有数据显示,蔬菜、米面等普通食材的附加值仅为个位数;中高端厨房食材的附加值较高,水果毛利约20%,肉类20%-30%,海鲜可达50%以上。简单估算,100元以下的订单,仅冷链物流成本几乎难以覆盖。也正因如此,更多的生鲜电商入局玩家将目标锁定在B端的餐饮企业上。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表示,餐馆每天都需要相对固定的食材供给,这种需求稳定、刚性,而且有足够的规模。相对于C端的个体消费者,B端的餐饮企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平台+自营或为出路
众美联CEO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众美联商城将主要以大力发展平台自营贸易为主,引入更多国际化优秀的品牌供应商进行深度战略及业务合作,并通过大宗采购的TOP产品开展集中采购,与此同时稳步提升平台撮合交易,并逐步建立起对撮合交易的数据及信用的分析监控体系,为后续的产品精准投放、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创造有序规范的交易场景。这意味着,众美联商城将走一条平台+自营的发展之路。
自营生鲜除了产品自身标准化、食品安全等问题外,采购、分拣、仓储、物流等环节的建设,几乎是把传统批发商的工作又重复做了一遍。
吃力不讨好的重模式为何备受青睐?事实上,以撮合交易为特征的轻模式平台类似淘宝,本身只搭建平台,具体交易则需经销商与餐厅自行完成。能够在低成本情况下去完善、变革、整合原有的行业资源,实现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不过,轻模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餐饮供应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难以保证两端用户的黏度。既然餐厅可以在平台上与供应商交易,那也能在线下达成合作,这就会造成平台型电商用户的流失。缺乏对产品品质的把控也是这类轻模式平台的短板。更重要的是,轻模式缺少壁垒保护,一旦有互联网巨头强势进入会不堪一击,被收购可能就是最好的出路。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此前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餐饮行业的供应链都因庞大的餐饮市场而存在着巨大的商业需求,并由此催生出众多复杂的利益关系。而且,中餐的原材料成千上万,价格差异也很大,整合这样的供应链条的难度可想而知。互联网的出现让整合餐饮供应链成为可能。虽然现在仍然处于萌芽阶段,但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发展,未来很可能会出现若干家既具备强大的线上技术能力,同时又拥有丰富线下资源的企业,或许能解决餐饮企业长期面临的供应链难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过重的全自营模式电商企业难以承受,而全部采用撮合交易的轻模式,企业又缺乏盈利点,因此,以撮合交易为主、辅以一定比例的自营,轻重结合应该是当前生鲜电商企业的现实选择。
本文"生鲜电商噩耗不断,平台+自营或为出路"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w.com/news/article/17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