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头条是一组“逆天”“神海报”。
在这组海报引爆整个社交媒体圈时,又一次“错失”头条的汪峰或许该庆幸。
神州专车的 “Beat U我怕黑专车”海报邀请了演员吴秀波、海清等明星或行业相关人士代言,他们手中对“U”竖起了警示牌,并辅以抨击黑专车安全问题的言辞,在内容上直指竞争对手Uber。
在海清代言的海报中写道,“毒驾,酒驾,醉驾!1%的风险,100%的伤害。别让自己,成为黑车司机的马路游戏。”在吴秀波代言的海报中写道,“家里的十个好叔叔,也斗不过车里的一个怪蜀黎。不心存侥幸,就不会身处险境。”在律师姜勇代言的海报中写道,“搭私家车,聊天熟得像家人,出意外时就变陌生人。私车理赔难,别自找麻烦。”
实际上,以“我怕”为主题的神州专车广告十天前已登陆地铁、楼宇、航空、影院的显著位置。
此次升级版广告更为直接地赤裸裸诋毁竞争对手,点出“黑专车知道我的手机、住址,他们窥视我和我的家人,他们可能伤害我……我怕!”。
广告辅一发出,立刻引发舆论旋风,然而令神州租车万万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网友都站在了“友商”那边,有人甚至开始打出“抵制神州专车”的口号。
风,刮起来了!风向,却偏了!
花了钱,请了大咖,用了心,神州租车如此努力地“自黑”,最终做了一次“脑残营销”。
不买账的网友表示:“这个广告效果立竿见影,我立刻就把神州卸载了。”
“神州专车,不作死就不会死。”
“广告是体现自己的好,不是去攻击别人,别人再怎么不好,你做好就行。”
“太low,恶意抹黑,我倒向Uber。”
对于文案中的“错字”——“怪蜀黍”打成了“怪蜀黎”,无论是出于有心还是无意,也成了网友炮轰的焦点,搜狗CEO王小川也不忘凑个热闹,六字箴言告诫神州专车要“打对字,做对事”。
历史上从不缺秀下限的广告营销,为何神州专车的海报瞬间引发如此强烈的舆论反弹?
炮轰营销,神州为何犯下“八宗罪“
一、行业竞争规范缺失
良好广告和恶毒攻击的度是一个雷区。越过了这个雷区,原本强调自身优势的正面广告就变成了给自身招致负面的反面教材。
有分析人士指出:因为整体行业竞争规范的缺失,丛林法则下唯成功论的社会达尔文理念盛行,让更多的公司愿意尝试这种毫无节操的手段。只要打败对手,自身就可以成功,普通消费者或许只看具体的产品服务,并不过多顾忌竞争背后的手段是否光彩,因此恶意攻击广告屡见不鲜。
二、恐吓式营销,一上场就输了
网友吉良先生指出:作为竞争对手,好的营销是用自己的高质量服务带给受众惊喜,而不是用对手的缺点带给受众惊吓,也就是所谓的宁褒自己不踩别人,否则很容易引起受众的抵触情绪,所以神州一上来就输了。穿上公益外衣,站在道德高地上打压对手的商业行为,不免惹人反感。煽动民众恐慌的做法,也有失社会责任感。
网友挨踢客也认为:给公众制造恐慌再来给他们安全从逻辑上是完全不存在的,这不是专车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神州怎么能够确保自己的司机100%不对乘客做出不轨行为呢?
三、明星躺枪,用户缺乏认同感
如此队友不仅努力地黑自己,还顺便不遗余力地黑了一把代言的明星。众多网友跑到明星微博下评论:“你们出行坐过专车吗,没有坐过就没有发言权!”“好歹对代言的产品有个最起码的认知吧!”
虽然名人明星并不是专车的用户,并不具备普遍代表性,对普通大众来说缺乏认同感,但吴秀波、海清、孙英杰、罗昌平、苏芩等人都有着良好的公众形象,他们的鼎力相助原本可以给神州专车带来成功的粉丝效应和社交营销结果。
如果只是作为代言人没有问题,但作为“用户”来发表态度的话,包括他们的粉丝也有不认同的。
四、格局太小
有网友分析道:“从格局来说,这是极其狭隘的做法,专车市场空间极其大,这个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是传统出租车市场和政府监管问题。在市场刚开始培育阶段,就死打同行,这无比短视的行为。Uber被打压,你出来踩一脚,不知道唇亡齿寒吗?”
五、裹挟用户需求不可取
互联网评论人阑夕分析,神州租车本次兵行险招,根本原因在于它所仰仗的商业模式已经岌岌可危,只能通过对外恐吓Uber所代表的互联网专车行业来争取喘息之机。神州租车的经营,主要依赖购买车辆形成固定资产、进而抢在资产报废之前跑回高于车价的利润,加上包括门店、人力和保险在内的成本极为沉重,且与专车服务构成此消彼长零和市场,半只脚已经踏进坟墓。
当互联网专车已经形成一种宏观意义上的“政治正确”,“木桶理论”也就不再适应于它。就像汽车刚刚诞生时,相比马车,前者简直一无是处:噪音剧烈、故障率高、燃油价格远胜草料、坐起来似乎也不如马车舒服……但是,是市场需求——而非福特和他的工厂——最终淘汰了马车。如果互联网专车还不够好,那么用户所需要的,就是变得更好的互联网专车,决然不会是试图证明自己廉颇未老的旧式租车服务——你连弹性供给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优劣呢?
六、关于黑车与专车
在神州租车的定义中,“黑专车”是指由私人车辆充当的专车,司机则是背景复杂的社会人员,安全风险很大。未来,“黑车”这一带有歧视性的称呼或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而消失。神州专车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肯定会引发消费者的不爽、倒戈甚至抵制。
不过Uber对“黑车”却另有自己的定义。此前,Uber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王晓峰曾回应称,黑车有四个特征,第一,黑车都是非沪牌(这里指上海地区)。“如果花八万块钱拍个沪牌开黑车,还会被抓,成本太高”;第二,黑车多是二手且廉价的车,人们不会开辆奔驰出来做黑车生意;第三,没有统一价格,会有溢价;第四,投诉无门。如果按这些标准,Uber专车几乎都可以撇清黑车嫌疑。
七、剑走偏锋,产品体验才是王道
当下,Uber是在出行体验、司机素质、出行价格、软件设计及算法上,都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营销策略既要不媚俗、不哗众取宠,还要获得相应的广泛传播并非易事,而 Uber作为“外来户”交的成绩单并不难看。
互联网时代,用户最开心的是自己可以做选择,因此千万不要替用户做选择。Uber之所以成为创意老大,是因为极致的产品体验与服务。当务之急,神州专车是要练好自家的内功。
八、重模式下自有车辆不堪之重
虽然神州专车抨击点主要为“安全”二字,但其在怒攻对手同时,却忘记了自家后院起火。神州专车全部是自有车辆,司机是雇员,与整合社会资源的滴滴快的不同,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神州专车将会越来越难以承受自己的重模式。自有车辆自有司机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神州专车还面临着如何平衡司机与自己的利益问题。
神州专车重资产模式在短期内能够有效组织力量拉新,但长期来看,可持续性存疑。
“绊倒”Uber不是中国市场的骄傲
神州租车是国内第一家顺利上市的租车企业,1月25日,其正式对外宣布与优车科技合作,推出联合品牌为“UCAR神州专车”的专车服务,公司按照市场公允租车价格通过短租和长租模式向优车科技提供车辆,优车科技将使用这些车辆向客户提供代驾专车服务。
尽管专车市场的争夺早已硝烟弥漫,但神州租车创始人陆正耀仍自信满满地表示:“我可不是凑热闹来的。在我们没有进来之前,竞争还不能算开始。现在我们进来了,竞争刚刚开始。”
Uber是目前美国最值钱的创业公司之一,于2010年10月上线,最先在美国纽约、洛杉矶、波士顿等大城市提供叫车服务。2013年8月,Uber宣布正式在中国试运营;2014年7月,Uber推出“人民优步”服务。
对于Uber,《新京报》报道指出:未来,Uber在中国市场上只有两种结局,其一没有Uber;其二,变成中国式Uber。
而“绊倒”Uber并不是中国市场的骄傲。
商业观察者仇勇发文称“公众的情绪不是聚焦于不安全的黑车,而是反感于行政力量逆市场潮流地对新生经济的无情打压和查封。”
截止发稿时,神州专车在官微上回应称:“不相信u天生具有舆论豁免权!现在信了……永远永远抵制黑专车……永远相信安全的专车就是神州……”!
而Uber尚无回应。
最后以“本是出于公益性应邀接拍神舟专车的广告图”,后来因为立场不符,“看到图时强烈要求不能发布,并建议公司不能采用这样的传播方式”而撤销所有关于他的图的知名财经媒体人罗昌平的话来结尾:
“我相信市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