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厨外卖作为新型服务日渐盛行,然而却暗藏隐患。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多家私厨O2O平台认证的家庭厨师未取得经营许可和厨师证,线上认证的身份也与实际操作者不一致,厨房的卫生情况也有待改良。同时,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今年10月1日施行,面对政策施压,私厨O2O平台生存境遇堪忧。
厨师未注册
私厨O2O越发活跃,然而不少平台上的外卖厨房没有经营许可、厨师注册混乱。
记者调查发现,“回家吃饭”App上的一家私厨王女士常在平台上接单,操作菜品的地点与平台认证的地址一致,但厨房内物品摆置与图片有一定差异,实际摆放物品更多更杂乱,并且卫生环境状况不及图片所示。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还发现,王女士本人与回家吃饭平台上认证的人物照片并非同一人。对此,王女士回应称,“顾客关注我做的餐点可不可口就好了,我是谁都没有关系”。经记者多次询问,她均未对身份做出更多解答。
北京商报记者对此致电“回家吃饭”官方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平台允许两个人合作开店,只需一人实名认证,一人办理健康证,一人上传照片,即可形成一个独立的家庭厨房。
然而,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相对应的是经营者的告知义务。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食品具有特殊性,经营者要将提供商的信息明确告知消费者,履行告知义务,保证消费者知情权。此外,网络食品销售欠缺相关监管,建议经营者要尽到审查义务,将网络食品交易做到透明。
零门槛不办照
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吃几顿”,工作人员表示,想成为家庭厨师,需提供详细的居住地址,提交身份资料进行认证、照片认证,厨师须持有健康证。工作人员会对身份资料信息、烹饪环境进行核查,即可审核通过。
据记者调查了解,平台并未对入驻家庭厨房提出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的要求。审核通过的家庭厨师,平台除了进行上述核查外,仅在顾客有投诉时,才会对入驻厨房进行处罚,并无日常的饭菜产品监管机制。据北京商报记者体验,若想在“回家吃饭”平台上申请成为家庭厨师,申请人本人可自由命名厨房名称。“回家吃饭”的家庭厨师王女士也表示,成为私厨很简单,参加公司的培训、拍几张照片认证一下,去医院办理健康证就可以,无需提供取得许可执照之类的证明。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私厨O2O平台和上门做饭平台上,商户入驻的门槛低。在“吃几顿”官网首页上,写着“0费用:开店无需费用,更有贴心的指导服务;轻松赚钱:用心制作私房菜,在家便可开店营业”。
实际上,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办法》中第十八条规定: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不公平竞争
对于上述“擦边球”的模式,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赵京桥表示,线上餐饮服务监管相对松懈,线下的餐饮业监管相对成熟,各方面支付成本较多,这是对线下餐饮店的不公平竞争。
此外,他认为,消费者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食品安全政策在收紧、监管力度加大,市场前景小但是监管治理力度不能放松。家庭厨师对食品安全法律规范不了解,对其所肩负的责任也没有深刻的认知,相关的企业平台应该对加入的家庭厨师进行法律培训,从工作的初期就能健全法律层面的了解。赵京桥建议,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完善对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规范。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中国政策论坛——大数据时代的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家庭厨房没有法律界定,所以不支持这种网络订餐方式。据悉,具体《办法》将在10月1日正式实施,正式将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纳入监管范畴,并出台了具体的监管细则,要求平台建立登记审查等制度、进行经营许可证等,家厨、私厨平台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本文"日常监管缺失,私厨O2O入驻“零门槛”"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w.com/news/article/16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