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不断有消息称,央行将要“放行”二维码支付市场。而此前工行已经在银行业“抢跑”推二维码支付产品,而第三方支付平台更是“窃喜”不已,近期更是加大力度抢占线下市场。
央行拟“开闸”二维码支付?
日前,不断有报道称,央行已明确二维码支付的市场地位,定位于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业务的补充,同时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也召开专题会议,推动二维码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而在此前,央行认为线下二维码支付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于2014年3月13日曾发文紧急叫停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如今如果真的“开闸”,则意味着,二维码支付被叫停两年后,终于迎来了转机,业内普遍认为二维码支付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政策此前虽然暂停,但二维码支付却并没有停下脚步。随着移动支付和手机应用成为主流,第三方支付也在二维码支付上不断攻城略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哪怕在同一个社区的同一店铺都要争得你死我活,例如南京的很多零食甚至包子店的小铺,都同时放上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标记。
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都在争抢市场
消息是本月中旬公布的,而在银行业反应最快的是工行,已经“抢跑”宣布在行内推出覆盖线上线下和O2O支付全场景的二维码支付,还称自己是国内首家具备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支付采用嵌入支付标记化(Payment Tokenization,即Token)技术,通过对卡号的变异处理,保护客户的资金和信息安全。
而国内第三方支付老大支付宝昨日也有了反应,支付宝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加快了商户接入的速度。同时还启动了大力的抢滩促销,称全国用户只要使用支付宝在线下商家处付款,就可享受随机立减优惠。
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达到62011.3亿元,同比增速202.6%,环比增速33.4%。 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的数据则显示,截止到6月25日,其日交易笔数已经突破1000万笔大关。无疑,如果二维码支付“开闸”,让机构、用户和商家等市场参与方都释放出了活力,有益于线下商业的升级。
此前已有评论认为,开展线下二维码支付的机构已成为实际上的清算转接机构,在国内支付清算市场已经开放的背景下,是否需要申请资质存在争议。同时,二维码支付模式怎样保障商户与用户权益,需遵循怎样的风控安全标准,这些方面都还存在监管与行业标准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