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热捧、烧钱大战、资本寒冬、死亡名单......这几个关键词贯穿了生鲜电商的2015年,简直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2016年资本市场对生鲜市场态度如何,小编对上半年生鲜电商的融资情况进行了盘点,具体如下:
数据分析:
1. 2016上半年度不完全统计发生25家生鲜电商企业共26起融资事件;
2.轮次分析:种子轮/天使轮7起,占26.9%,融资金额为100万人民币至数百万人民币不等;Pre-A/A/A+轮9起,占34.6%,融资金额为1000万人民币至1.5亿美元不等;B/B+轮3起,占11.5%,融资金额为数千万美元;C/C+轮3起,占11.5%,融资金额为2.49亿人民币至2.8亿美元不等;D轮2起,占7.7%,融资金额为1亿至2亿美元;其他2起,占7.7%,融资金额为数千万人民币;
3.已知超1000万美元的融资有11家:宋小菜(A/A+轮,共计约1.9亿人民币)、盒马鲜生(A轮,1.5亿美元)、两鲜网(A轮,2000万美元)、易果生鲜(C轮,据估计在2.4-2.8亿美元之间)、U掌柜(B轮,3000万美元)、天天果园(D轮,超1亿美元)、食行生鲜(C轮,2.49亿人民币)、每日优鲜(B+轮,2.3亿人民币)、本来生活(C/C+轮,1.17亿美元)、优食管家(B轮,数千万美元)、美菜网(D轮,2亿美元)。
小编解读:
据《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统计,全国生鲜电商只有1%实现了盈利,4%盈亏持平,88%略亏,7%巨亏,但是遭遇内忧外患的生鲜电商在2016年上半年度并未成为资本“弃儿”,反而资本待生鲜还如“初恋”一般,重获只谈利益的资本市场的宠爱。小编对此也进行了解读:
1.生鲜消费频次高,市场体量大
据权威机构艾瑞发布《2016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农产品交易规模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4.8%,预计到2018年可达11.2万亿元,生鲜市场已然成为下一个风口。而生鲜电商2015年交易规模达497.1亿元,同比增长80.8%,预计到2018年可达2365.8亿元。而生鲜电商的交易量仅占整个农产品交易规模的1%,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城市居民对农产品消费已从追求安全趋向于追求品质,生鲜电商获得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因此资本方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这块大蛋糕。
2.“深”模式才是主旋律
从整个行业来看,不解决货源标准化、冷链物流以及“最后一公里”等一系列问题,有再多的资本也是白白烧掉,因此生鲜电商经过2015年资本寒冬拼杀后,已进入深耕期,在2016年的投资方更为青睐模式较深的品牌。譬如易果生鲜、天天果园都在自建配送团队,壁垒“深”;找冻品网、宋小菜、U掌柜都是在生鲜供应链上入局,切入点“深”;而俺的农场和良食网均拥有生鲜基地,产业链够“深”。本来生活也表示要在今年要改造O2O模式,三条业务线(B2C的本来生活、P2B的本来集市、本来果坊和O2O的本来便利,现已更名为极速达)都与线下深度融合。
3.巨头和产业基金的介入
以往投资生鲜电商的基本都是风险投资机构,基本是抢赛道抢风口,不具备专业性,但现在“大佬”——产业基金来了:易果生鲜的投资方是阿里巴巴和KKR;食行生鲜最新的投资方——毅达资本是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核心企业;天天果园的投资方不明,但此前的投资方是京东;本来生活此轮融资的投资方中有九阳股份,另一投资方中城投资是由南都、万科、华远等全国25个城市55家地产商组成的私募投资管理机构,放眼望去,举目都是产业基金。
2016年对于国内生鲜市场的战略性布局的重要年份,传统商超纷纷开始发力,生鲜电商也重获资本芳心,小编也将密切关注风口之下的生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