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会造节,也会把普通的节日炒热。在中国,所谓的情人节、圣诞节、元宵节、端午节……,甚至还有清明节,无不有商家的功劳,相反,那些不容易商业化的节日,从来都是不温不火。如今,电商造起节日来,比以前需要“不约而同”的线下商业企业更快更猛烈。
在一年中的电商节日中,两个时点肯定绕不过去,一个是双11,一个是6.18,前一个属于是阿里巴巴的主场,后一个是京东的阵地。当然,任何一方都不会让别人唱起独角戏。
双11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商业狂欢节,其销售额和火爆程度已经超越西方传统的购物季,从去年开始,双11走向全球走向线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京东与淘宝发起双11之后的第二年起步的6.18也不断的壮大,特别是,近两年,包括天猫淘宝在内的其他电商也开始参与,声势也日盛。
不过,我们还是发现,每年的双11基本上是全民总动员,街头巷尾电视报纸到处都是讨论的声音,男女老少城市乡村都参与其中,可是在6月18日这一天,几乎很少有人蹲守到零点去抢货,媒体上的报道也只是限于特定圈子,社会热度与双11相差很远。两个起步差距并不大的电商购物节,为何现在差别这么大呢?
时点的选择是根本原因
11月11日是购物的冲动时节,面临秋冬换季和企业压库存的关键月份,也是为元旦春节备货过节的开始,社会的购物欲望能够被充分点燃,而这个时间点上的中国人也通过差不多一年的积累有了点闲钱,打工者要准备回家的礼物。
6月18日虽然是暑期的开始,但大多数的学生还未放假,毕业季肯定不如开学季购物需求多,春节的消费剩余依然没有消耗殆尽,靠认为的刺激消费需求并不会太大的作用。即便对于电子产品来说,新品发布与购买需求依然正处在开发过程中。
我们虽然不知道当初京东为何匆匆忙忙选定了6月18日,也许真的是当年京东创立的纪念日,可这个时间的大促显然在节日上有缺陷。如果真如某些媒体分析的,选择6.18是为了半年报的好看,那就有点……,显然这不是理由。
促销手段上的偏差
双11的火爆得益于淘宝和天猫的体量,这显然是重要因素,但也与阿里巴巴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固定的程式化的套路有关。比如,阿里巴巴始终强调双11这一天的24小时,一切活动都集中起来,虽然被很多“专家”批评是挤压消费和透支,也决不更改,持之以恒的操作终于造就了这一天的期待。在双11的操作中,一些已经具有仪式化的内容正是节日的构成要素,也是全球所有节日的形成规律。
京东在6.18的节日打造中,多年来多次摇摆不定,有时候强调这一天,有时候更多的强调前后十天,甚至延长到一个月,虽然得到的数据会比一天的数据好看,借以在数字上抗衡阿里巴巴,可多种多样的没有特征的促销,永远只能是促销,与购物节会渐行渐远。
竞争对手与友商的态度差异
阿里巴巴的双11前后,几乎所有的中国电商都会行动起来,现在也已经让线下的商场积极参与,特别是京东,越来越如临大敌一般,还每次都会在双11之前搞出大动静,比如双11商标之争、二选一悬案等等,这些行动恰恰促进了双11的社会关注度,等于也是帮助了阿里巴巴炒作。
当然,面对大型电商的促销,没有其他公司敢于作壁上观,可阿里巴巴多年来对京东的6.18却采取了蜻蜓点水的方式,虽然会采取应对影响,甚至今年依靠苏宁提前释放社会购物能量及联合大量商家在6月之前秀合作肌肉进行釜底抽薪,可无论是淘宝还是天猫都不会对618进行宣传炒作,以免客观上帮助京东。京东也曾经多年在大促之前采取挑逗战术,刺激其他电商的参与,可随着双11的重要性提升,更多的企业只是对618进行应付,由此使得618购物节的影响力不增反降。
京东发起的6.18与阿里巴巴的双11有很大的不同,分析起来应该还有很多因素,但以上三点却是其中很重要的几个方面。对京东来说,是继续把最主要的资源投入到6月份,还是集中全力于双11这个大战场,已经成为了一道必须做出抉择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