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要闻
VR行业初创企业能力不足,行业跟风现象严重
2016-07-06 16:00:43
1626浏览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数量已经接近3万家,庞大的基数并未转换出一个员工认可的企业,这并非一个好现象。相对的,以互联网和科技企业作为基础的VR行业则更需要好雇主的出现。

VR

LinkedIn(领英)不久之前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其中显示中国对于VR人才的诉求达到了惊人的18%。从Oculus Rift设备的落地开始,虚拟现实的热浪逐渐蔓延开来。国内大批的VR初创企业兴起,而巨头们也开始细分部门,着手虚拟现实的相关开发。虽然看似国内已经具备了VR人才活跃的温床,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和领英在6月中旬时放出了一份“2016年中国最佳雇主”的榜单,名单中的企业遍及食品、快消品、金融以及医药行业,但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均没有出现在名单之中。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数量已经接近3万家,庞大的基数并未转换出一个员工认可的企业,这并非一个好现象。相对的,以互联网和科技企业作为基础的VR行业则更需要好雇主的出现。

而大多企业并未培养或招募持有核心技术的人才,转而调用其他领域的开发人员来拼凑临时的跟风团队。

VR企业光鲜的外表之下却是浮华的虚火,它们未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现状需求一大波优秀的VR雇主,最终才有机会为VR人才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对整个VR行业的发展形成积极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及其科技企业通病,VR产业偏向劳动密集型

虚拟现实的相关开发,从总体上来说还需要附庸于互联网与科技企业的基础。而与硅谷的科技企业不同,中国的互联网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数字化革命带来了新的形式,让很多国内的传统企业进行了一次转型,但并未造就更多的增量价值,与尖端创造型的架构还离得很远。

技术外包形式的企业架构在国内已属常态,这些企业虽然披着互联网与科技的外皮,但是很多主创对一个项目从产品衍生到市场的可行性往往缺乏考量,甚至缺少这种考量的能力。

由于不具备创造力,才会引申出众多的抄袭乱象。与外包相仿,它们需求一个已经构建好的模板,进而去机械化的填充内容,为雇员带来的只能是劳动密集形式的生产环境。

这种现状与印度和日本的互联网科技企业类似,他们通常大量的雇佣成本较低的初级程序员而忽略核心技术人员,通过大量接单的形式获取利润。在这种体系下,开发人员只是把详细的设计需求翻译成代码,也不需要进行多余的思考。

之前一名Facebook用户发布了一张“IT企业员工和囚犯的待遇差异”的对比图,其趣味性的自嘲在社区中也引起了热议。

实际上,这样的工作模式毫无营养。对于初级人才来说没有成长的意义,而企业又不太需要高级人才的进驻,因此它们也不会造就更好的待遇环境。虽然VR是互联网科技中的一块新兴领域,但之前提到的这些旧俗,在所难免的也会流入其中。

与手机代工相仿,硬件生产作为VR产业的核心业态,却充斥着大大小小的代工现象,整体技术含量很低,偏向劳动密集型。而目前的手机代工行业也正处在向智能制造谋变的过程中,为了破除代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业态,培育本土人才显得相当重要。

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以引进国外人才的形式带动产业,塑造一个适合VR创业的大环境。这样才有机会冲破劳动密集型业态的魔咒,沿袭硅谷中追求尖端技术的常态。

VR初创企业能力不足,行业跟风现象严重

客观条件下,初创企业由于资金和资源的先天不足,的确是无法给VR人才提供丰厚的回报,这种情况即便放眼硅谷也是广泛存在的。而主要的差别在于,当前VR行业中的很多新兴企业均为跟风而来,也存在许多传统行业大头转型的现象,总体的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有一部分跟风者资金富足,但VR行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VR资源与硬件的产生都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而又没有对应的规则标准,这些企业乐观的心态并不能造就切实的成就。

与几年前的手机应用行业非常相似,专业性不足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让鱼龙混杂的市场变得更加混乱,企业的领头者往往不能为创新和技术做好战略规划,真正的VR人才最终也难以获得重用。

而混乱的市场又会挤兑那些具备潜力的正统VR企业,从而压缩人才的选择宽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这会大大降低优秀VR雇主诞生的可能性,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体行业的人才培育与成长。

工资虚高,实际技能与创意被扼杀

目前的VR行业仍未降潮,依然是一个投资热点。2016年以来,国内29家VR企业的融资总量已经高于10亿人民币。

热钱的涌入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持有了一定的资本,但这之中布满着一戳就破的创业泡沫。而在泡沫的影响下,VR从业人员的薪资呈现了虚高的状态,这其中有整个产业大环境的影响,初创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侧面也造成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薪资过低往往招揽不到优秀的人才,而薪资给得太多又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压力。在跟风创业和工资虚高的双重影响下,企业将总体融资的大部分都填入了运营成本,而这些运营成本的形成则要归咎于VR行业的创业泡沫。

在这种状况下,初创企业已经无暇顾及技术上的深入,更无法培养员工们的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它们缺乏能够拿得出手的硬实力,企业的生产价值难以最大化。为雇员提供更好的福利逐渐成为了一个伪命题,最终只能在资本的降潮中溺亡。

重心偏向销售和市场,更愿意购买技术

通过LinkedIn(领英)的报告可以得知,国内对于VR人才的诉求除了工程上的必要性外,“销售”职能与“计划项目管理”职能占据了第二与第六的位置。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对于VR人才的需求更重视教育职能,而德国则偏向研究职能。

大比重的销售需求,实际上是看重了VR行业短期内的营利能力。硬件、软件、渠道等细分领域的多面开花,以及人们对虚拟现实怀揣的强大好奇心确实能达成一波初期的营收。但从整体来说,企业之间的内容与产品的雷同度很高,时间一长,消费者必然会失去兴趣。

无论是内容还是硬件方向,市场需求大众级别的爆款产品,这也逼迫着一众企业全力以赴的投入创新和产品的研发,偏向销售和市场的重心转移也在所难免。而这种现状会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反馈,一来排挤了VR技术人才的实际地位和生存空间,二来无差异化的模式显然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实际上目前的现状还难以改变,这种急功净利的状态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以研发VR硬件为主的大部分企业都需要不断的在销售和市场上下功夫,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融资,以支撑到VR真正爆发的时节。

与“2016年中国最佳雇主”榜单形成反差的是,在“Feedback Provided By Interns”这份榜单中,互联和科技企业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就有深度入局VR领域的Facebook和Google。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相对成熟的行业环境之下,国内的VR企业暂时还不具备充足的VR资源与实力来成为一名“好雇主”。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当产值过亿的VR企业遍及市场时,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优秀雇主。

最新文章
光云科技(688365.SH)拟首次发行4010万股 15日初步询价
2020-05-19 11:27:40
2019义乌电子商务博览会,将于4月11日启幕
2019-04-04 15:39:52
2019义乌电商博览会亮点纷呈
2019-04-04 15:36:58
淘宝首发直播通:12个商品池包含约13万商品
2019-03-29 09:38:05
手机淘宝“特卖区”正在灰度测试
2019-03-26 16:15:32
京东购物圈招募超级合伙人 还配专属经纪人
2019-03-26 09:15:17
天猫国际发2019战略:海外仓与内容化成重点
2019-03-22 09:27:04
小红书上线“品牌号” 并进行五大模块升级
2019-03-21 09:25:05
精选专题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