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要闻
朋友圈投票背后的惊天骗局!
2016-06-01 15:53:13
3913浏览
 帮朋友在微信投票这种需求是不是有过很多次?这种曾经风靡QQ空间的投票阵地已经转移到了微信。但是近日警方提醒称,这种投票往往在背后存在各种骗局,家长各种辛苦的帮助孩子拉票也可能无济于事,因为数据排名是可以操控的。

自微信朋友圈产生以来,这片属于个人但又对朋友公开的网络空间就受到网民的热爱,日常可以在朋友圈晒心情、晒美食、晒孩子、晒风景、晒心灵鸡汤等等,还可以与好友们就某一话题进行互动。但是近段时间以来,朋友圈似乎有些变味了,卖东西的、点赞的、投票的、送优惠的等等,你的朋友圈正在渐渐演变为“商圈”,骗子也趁机而入,精心设计各种骗局实施诈骗活动。

P-1601180744518906.png

时不时就在朋友圈里看到,谁家宝宝又在参加某项比赛,需要帮忙投票,但这或许是一场骗局的开始,有人还因此付出了惨痛的经济损失……

“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诸如“萌娃评选”等性质的投票、点赞、转发活动也在朋友圈增多。不少人在表达对其厌烦时,也越来越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帮朋友在微信投票这种需求是不是有过很多次?这种曾经风靡QQ空间的投票阵地已经转移到了微信。但是近日警方提醒称,这种投票往往在背后存在各种骗局,家长各种辛苦的帮助孩子拉票也可能无济于事,因为数据排名是可以操控的。

近年来,各地警方通过查处的不少案件揭露了许多形式的朋友圈骗局,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梳理。

投票泄露信息“毒链接”里藏猫腻

近日,辽宁警方制作了一个视频,详细讲解了朋友圈投票、拉票的诈骗内幕。其中提到,目前有一些针对儿童的比赛,参与门槛低,奖品丰厚,无需拼才艺,只要一张照片和相关个人信息即可报名加入,得票靠前即可获得丰厚奖励。

记者检索“微信”“投票”“诈骗”等关键词发现,发现真有不少人因参加“萌娃评选”类微信投票被骗钱。这些骗局要求报名者提供家庭真实信息,投票者先关注账号或绑定手机。

警方指出,这类活动的主办单位往往真实性成谜,而且发送奖品方式语焉不详。一旦骗子掌握到用户重要的个人信息,他们就会据此编造一些重病、车祸等圈套,实施不法行为。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得奖还会主动选择花钱刷票,这一环节也暗藏猫腻。“即使你花再多的钱,可能永远是第二,得不到第一,因为第一的数据可以随时更改”。

而“毒链接”更是让人防不慎防。前几天,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张先生给朋友孩子投票,结果点击下载了某软件。很快,他的银行卡被盗刷了2万多元。

警方介绍,拉票本身不构成违法,但如果涉及奖项或者金钱利益,通过恶意刷票获取较高名次就有可能涉嫌诈骗。很多大赛主办方大都通过公众号或网址链接发布,即使有群众投诉,警方也只能封掉,而他们的真实身份和公司根本不会对外公布,换个公众号和大赛名字还可以继续行骗。

交会费做兼职手动点赞就能赚钱?

今年4月,贵州省贵阳市的付先生下载了一款为商品点赞能赚钱的APP应用,点十次就能挣五块钱。但好景不长,这家名为“巨鑫科技”的公司就卷款跑路,有上百人上当受骗。

受害人徐先生说,通过朋友介绍,自己花了200元买了网络商城的会员资格。起初每天都能获得点赞返利,于是他又和朋友一起追加了不少投入,没想到过几天系统就打不开了。

记者观察到,类似这样的“点赞公司”作案在各地并不少见,花样也层出不穷。有的收取会费,拉入群中派发任务,但不久便会被移出群聊。

安徽省合肥市警方也专门总结了一类诈骗方式:不法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贵阳市公安局提醒,点赞赚钱的小便宜不要贪。对于“网络兼职”,一定要谨慎,特别警惕需要事先交钱的工作。

而辽宁省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早在2014年就接到类似举报。鞍山市某商城在微信平台发布一条信息:“集赞”送好礼,凡是在微信上转发商城任意经营资讯,集够10个“赞”即可在活动期间获得水杯一个。消费者小静攒够10个“赞”,持手机截屏到该商城领取水杯时,却被告知活动已因参与人数过多提前截止。

爱心转发筹善款真伪难辨藏风险

微信朋友圈几乎每日都会出现来自众筹平台的求助信息,今年4月,大连重度烧伤小伙尹峰在微信朋友圈引发广泛关注,2天时间,尹峰的同事和朋友发动各种社会力量为其筹集善款100万元。不过由于病情恶化,尹峰还是不幸去世,他的家人则将捐款原路退回。

相比之下,也存在通过朋友圈募集的善款被滥用的情况。去年12月,广东佛山卢兆泉在朋友圈轻松筹上女儿治疗费约10万元。遗憾的是,孩子因治疗无效去世,卢兆泉用剩余善款中的1.3万元,和妻子一道去西藏为女儿“做法事”。今年春节期间,卢兆泉在朋友圈晒出马来西亚度假照,引发轩然大波。

更可恶的是有人专门以此诈骗。兰州警方表示,这类手法通常是将虚构的寻人、济困帖子发布朋友圈,引起不少人转发,帖内所留联系方式多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同时,这类案件因为范围涵盖票务、金融、收藏等多个行业领域,犯罪对象不明确,犯罪地点甚至跨国境,打击处理难度大,财产损失难追回。公众应当对微信信息提高警惕,不轻信、不贪心、重核实。

最新文章
光云科技(688365.SH)拟首次发行4010万股 15日初步询价
2020-05-19 11:27:40
2019义乌电子商务博览会,将于4月11日启幕
2019-04-04 15:39:52
2019义乌电商博览会亮点纷呈
2019-04-04 15:36:58
淘宝首发直播通:12个商品池包含约13万商品
2019-03-29 09:38:05
手机淘宝“特卖区”正在灰度测试
2019-03-26 16:15:32
京东购物圈招募超级合伙人 还配专属经纪人
2019-03-26 09:15:17
天猫国际发2019战略:海外仓与内容化成重点
2019-03-22 09:27:04
小红书上线“品牌号” 并进行五大模块升级
2019-03-21 09:25:05
精选专题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