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
这个节点,人们将见证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加速过渡;这个节点,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不可阻挡;这个节点,中国的深层次结构改革才真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十年后往回看,会发现在这个重要节点上,“分享经济”的大潮扑面而来,就如同1999年的电子商务发轫一样。而此时,中国该做怎样的抉择、调适和监管?中国的分享经济平台如何对本土化与国际化做出恰如其分的超前安排?这两个问题是关系到在分享经济浪潮中,中国究竟能否引领世界的关键。
分享经济 势不可挡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就是催生了分享经济,“分享”主要是指对个人闲置资源的分享,分享经济通过技术把资源的拥有者和使用者进行重新匹配,进而大大提升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水平和整体效能。
2015年将成为分享经济的元年,而分享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一个必然的趋势。以车子为例,诚然大部分人观念都认可拥有车,但是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中国人都买车的话城市就彻底堵死了,而仅靠政策限购限行、压抑需求是行不通的,需要通过分享经济的创新服务来满足大众用车的需求。
早期的中国互联网缺乏活力、缺乏资本、缺乏成熟的互联网人才,因此更多是在借鉴美国的互联网模式、技术。而经过脱胎换骨十几年发展的今天,中国互联网已成长为世界互联网创业的“第二极”,进入了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互联网公司要比美国更多、更有活力,在一些新模式、新业态上的摸索和创新上已完全不输于美国,甚至领先于美国。这得益于中国巨大的市场,得益于中国的制度创新、监管创新,得益于充裕的国内外资本,也得益于业已形成的成熟的互联网人才体系。
中国要迈向网络强国,首先应该让互联网回归本质,跟传统企业结合,让互联网推动信息革命,给传统商业注入全新的动能和活力,形成“互联网+”传统企业的全新模式,这才能达到真正的万物互联,形成网络与实体的融合,最终促进产业变革。这应该就是克强总理所倡导的“互联网+”和新经济。
这些优势给了新一代移动互联网企业加速发展的机会,互联与共享的发展趋势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空间。我们应该感谢移动互联网,没有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就不可能有分享经济的加速发展,没有有效连接、智能计算、精准匹配就不能把人“拼”在一起。互联网本质上是万物互联,微信把人和人、滴滴把人和车更好地连接到一起,匹配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有了互联网,才使得分享经济这种模式成为可能,并且势不可挡。
如果说前20年互联网的发展是用互联网连接一切;未来30年是云端的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驱动一切的时代。未来五年,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的移动出行、智能驾驶汽车等领域一定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并将对城市整体建设规划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深刻地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创造未来 拥抱汽车第二次革命
2012年,滴滴凭借80万创业资金在北京启动,试图通过出租车的信息化解决老百姓打车难的痛点。但我们发现80%的出租车司机都已经是滴滴用户的时候,高峰期依然叫不到车。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需求、供给、道路、时间、连接、匹配乃至习惯等多维因素交织的结构化难题,单纯的信息化并不能化解。所以在随后滴滴进入了专车、快车、顺风车、巴士、拼车等一系列细分领域,我们希望成为服务百姓出行的一站式平台。未来我们还会不断加入新业务,让每个有出行需求的人在滴滴出行APP上,都能找到最适合的出行方案。
滴滴出行的梦想是“让出行更美好”,过去4年,我们专注于一件事,让城市的效率更高,并以此为标准重构一个新的、智慧化的交通出行行业。滴滴希望用互联网连接所有地面上的交通工具,通过打造全球领先的大数据交易引擎,去提高整个城市的出行效率和每个用户的出行体验。我们不仅改变用户的出行习惯,本质上以滴滴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模式正在改变汽车拥有的方式。在过去的100多年间,汽车的诞生是出行行业的第一次革命,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让每个家庭都渴望拥有汽车。但发展了100多年后,不管是汽车工业还是城市化都出现了瓶颈:即机动车过快增长带来的拥堵和城市里的各种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31辆私家车,北京、成都、深圳等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超过60辆;而美国的汽车拥有量则是每百户超过200辆,中国不到美国的1/3,但是已经出现了巨大的瓶颈,很多城市都开始限制大家去拥有一辆汽车。城市要可持续发展,经济活动要正常进行,人们还要出行,怎么办?这个命题就变成了怎么能够在尽量少地增加车辆总量的情况下去服务更多的人,这是滴滴通过分享经济正在改变的出行方式。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我们越来越发现,原来我们没必要拥有一辆车。过去因为城市公共交通体验不好,打车也不方便,服务不稳定,这逼得我们再贵也要买一辆车,再难摇号也摇,再难拍牌照也要拍。但是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如果移动出行的服务是确定性的,体验是好的,价格也更便宜,那为什么要买车呢?有统计显示,大部分人买一辆车只有5%的时间在开,而有95%的时间是停在那里,但我们为此却要付出100%的费用,而整个城市要为这5%的使用效率修建更多的停车场,这些都是不合理的。
未来随着电动汽车、共享汽车、无人驾驶的出现,将会进一步地提升分享出行的影响力。我们会彻底告别拥有一辆汽车的时代。十年后,当无人驾驶技术成熟时,买一辆车或许会和今天买一匹马一样奇怪,汽车会回归其交通服务工具的根本属性,这是滴滴背后最核心的理念。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
滴滴出行用四年时间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可以说是释放“互联网+分享经济”红利的探索者,也是移动化浪潮和分享经济的受益者,更是每一个伙伴改变出行习惯、改变生活方式、展现分享意愿的见证者。
今天的滴滴平台上有1500多万司机,每天有上千万的订单产生,如何管理好上千万的司机和车辆,如何更好为乘客服务,是滴滴正面临的难题。毕竟我们用四年的时间,走过了原本需要十年才能走完的路。值得担心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滴滴规模很大,但体验足够好吗?滴滴的业务越来越多,但年轻的团队能否运营好这样的一个平台?5000人的团队是不是都志同道合?怎样不断完善自身产品和服务,提高安全和体验?
滴滴是一家非常有危机感的公司,我本人内心也充满危机感。我希望滴滴的团队不要膨胀过快,希望滴滴的理想不会改变,也希望滴滴的品牌可以受人尊敬。我希望未来滴滴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在用户体验和数据运用方面有优势,而不仅仅依靠流量和资本。
2015年9月,作为创业仅三年的一个年轻公司代表,我有幸随国家主席习近平赴美参加了西雅图的中美互联网论坛。跟很多美国科技业的大佬站在一起的时候,我有一种不期然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中国移动出行领域虽然仅有四年的发展历史,但它所呈现的社会价值,表现在通过移动出行平台实现交通资源的整合利用,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分享经济特征,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约地面交通资源,并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困境。
万物互联,随着信息高度透明化,信息传播的范围也将扩大,这会让行业效率提升,优胜劣汰加速,也就必然会推动传统产业的变革。加上分享经济的动能和深度机器学习的支撑,可以为新经济、双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强大的能量。
滴滴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滴滴未来仍会深耕出行领域,成为一家用户驱动、大数据驱动的公司,构建智慧交通云,构建一张全球出行的网络,完善用户出行体验,成为一个移动出行的综合入口,并坚定不移地探索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道路。
未来十年依然属于科技,属于互联网,属于信息产业。分享经济是未来的趋势,“互联网+交通”为中国解决交通问题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我虔诚地相信未来一定属于市场化,一定属于分享经济,一定属于中国!
今天的滴滴还只是搭建了一个出行生态的雏形,一切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在移动化浪潮和分享经济的红利下,滴滴将继续在过去看似不可能的领域不断创新,在技术和人才储备上持续投入更多的资源。滴滴还将和更多的全球伙伴一起,持续立足本土,连通彼此的金融、技术和市场资源,以达到一个共同目标——建设一个高效而可持续的全球出行生态圈联盟。
未来的道路艰辛、遥远,却富有美好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