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商更火了,可为什么要加个“更”那?因为它一直就很火,不信,你打开朋友圈,刷上个十几条,在晒娃与晒美食的间歇中很突兀的就会出现一双鞋子,一个面膜,没错,微商一直盘旋在你朋友圈的上空,丝毫不曾离去。
而提及这个“更火”,无疑就是最近泉州的一所职业技校首开微商专业。上图中显示该校开设移动商务(微信方面),也就是坊间所说的微商。微商至出现后便两边倒,一边是极力唱衰,更有甚者将忝为传销一列,而推崇者将其奉为继淘宝之后又一个波的新的零售红利。那么大学开设微商到底意味着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微商专业,最终会沦为滑天下之大稽的笑料吗?
据网络上流传的一张截图显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已经将移动商务纳入高考志愿,而且明显标注此移动商务专业是偏微商方向。这张截图流传后,网络上有人猜测,这是否意味着微商要成为“正规军”了?要知道此前央视还曝光过“微商传销”的内幕。
解“毒”微商 :微商盆栽化,长不成参天大树
任何一种商业行为其背后都要有一套经济理论做支撑,分享经济概念之下,打车类、短租类公司繁衍开来,免费模式更是成为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基本商业逻辑。只有商业逻辑说通了,才有形成行业的可能,也才有可能生长出来公司。
因此分析这次微商列入大学专业之前,微商是否靠谱之前,我们先探究下微商基于何种商业理论而衍生出来的,这种商业逻辑能否行的通?
自微信发布4.0版本中更新了朋友圈功能。这一通过发表文字、图片,评论、点赞以及分享文章的功能,一经推出迅速被一些营销人士所利用,至此,以朋友圈代购为代表的微商开始盛行,估计微信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简单的朋友圈功能竟然会成为无数草根创业致富的沃土,成就了无数草根品牌的崛起,并承载了下一个淘宝的厚望。
但伴随着微商成功学故事而来的,更多的是对微商生态的质疑及模式争论。这一疯狂的高增长模式终于在2015年5月迎来了拐点。随着央视对微商涉嫌造假、传销的连篇累牍的追踪报道和商务部下发的《无店铺零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政策规范,微商业绩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团队分崩离析,品牌一夜之间灰飞烟灭的比比皆是。
面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微商,除了产品质量、营销模式等被人诟病外,最深层次的原因应当是基于微信社交电商的基因问题,微商以朋友圈的这种封闭形态是强关系弱影响力,只能够为电商带来长尾后端的小流量,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用户在打开微信时更强的是社交需求,刷朋友圈时突然出现一双鞋,一件衣服难免是一种星巴克吃大蒜式不伦不类,场景不对,终究难成气候,甚至会出现副作用,朋友圈里的微商要么被删号,要么被屏蔽,各大微信圈里亦是见微商必剔除群聊。
没有开放式平台,光依靠朋友圈无法构成新兴电商品牌的海量传播,能在朋友圈构成大量传播的都只是抓住人性底层的贪婪,不具备可持续性,比如传销,集赞送东西等等。社交电商如若成立的话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开放,并且还要让原来的购物效率变得更高效,社交电商要想成功最终还是要回到弱关系强影响力的本质。
微商可以生存,毕竟如果不赚钱谁没事天天发朋友圈卖东西了,存在即合理,至今不绝,必定有其生长的道理,但囿于其微信社交电商的软肋基因、场景不对称等很难行业化、规模化,只能是盆栽长不成参天大树的。
一个行业兴起三年,尤其是互联网行业,三年已算很长的一个发展周期,如果还是产生不了独角兽企业或者普遍积贫积弱,那么我们就该有理由去质疑行业的可行性。微商自微信成为现象级产品的前夜就已经兴起,至今好几个行业周期已过,除了从朋友圈卖面膜到卖鞋、卖衣服品类多样化的扩张外,鲜有巨头企业更遑论颠覆淘宝、线下实体等。
O2O大潮之下,很多传统行业被下挑战书,可最后那,除了打车、餐饮等高频次需求外,大多数O2O也都成了炮灰。比如上门配镜O2O,消费过于低频次,客单价又低,品牌的营销推广成本并不低于实体店的日常支出,遑论颠覆,降低行业成本,注定是个怪胎。
高考志愿微商专业:一场刷存在感的“自嗨”秀?
前面小编着重分析了下微商的商业模式以及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现在我们就大学开设微商专业,谈谈学校的初衷以及对各界可能存在的影响。
首先从校方来讲,创新十足,有助于招生。现在大学的很多教材落后于行业多年,尤其是商科类的,行业变革很快,最终形成教材,经过层层审批,再去作为案例分析,好多都已经变了味。
另外好多热门职位,大学根本就没有这项课程,微信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养活了不少人,微信订阅号等自媒体养活了不少人,早已行业化,可大学教育早就脱钩,泉州这所学校开设微商专业先不论其合理性,单就这份创新性、社会职业需求接轨性就值得点赞,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抹新绿。
另外,对学生来讲却意义不大。小编是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个人感觉工商管理跟市场营销等商科类专业区别并不大,名字不同罢了。这个课程,工商管理上学期学,到了下学期市场营销的再学,教学设置上换了个顺序而已,换汤不换药。微商专业为业内首创,话说第一个教大学的肯定没上过大学,传授微商专业课程的老师必定是半路出家,有可能学的就是已有专业电子商务的课程,加上两本微商的课程而已,名字变了,教学课程并不会有太显著的改革,毕竟专门的微商专业教材都是问题。
对微商行业来讲,意义非凡,但很可能沦为行业“正名”的道具。关于微商的负面新闻不绝于耳,甚至不少人将其归为一种变相传销的模式,太左或者太右的言论都是有待商榷的,今天不过多谈论微商与传销的界定与划分,重点阐述关于微商列入高考志愿专业就代表着其合理性这一问题。说微商列入教材就代表着微商模式的合理性是有问题的,毕竟有大学开设犯罪类相关专业并不代表着就可以犯罪,而是为了破案需要,另外我们再分析下首开微商专业的学校属性。
公开资料显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为一所民办高校,民办高校跟企业一样,需要自负盈亏的,因此为了招生需求开设微商等比较新兴的行业并不为过,但牵强附会的把局部现象升华为整体现状,将此作微商合理性的论据却是有失公允的。
穿着龙袍也不像太子,戴着金钗也不像格格。即使如何打扮,一个行业的合理性、商业逻辑的可行性并不是靠着近乎噱头的宣传就能迎来生日如夏花般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