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要闻
因为这个,顺丰烧百亿还是做不成O2O
2016-05-09 10:13:14
1367浏览
3000多家现有门店,一年之内频传关店风波。这种现象不难解释,生鲜电商本身处于萌芽期,竞争激烈,“顺丰优选”的消费者有限,而门店布局太快,产生不了那么多订单维持门店的盈亏平衡。

继申通、圆通分别借壳艾迪西、大杨创世,曲线抢占A股市场席位后,民营快递另一巨头顺丰也已确认启动A股上市。迈向“资本之争”,可顺丰似乎并没有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早在2010年,顺丰就开始了全产业链化布局,几年过去,除了主营业务顺丰速运保持核心竞争力外,其它业务都几乎沦落成了一段又一段的“故事”:

2010年,顺丰推出“顺丰E商圈”,一年后,又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的送礼平台“尊礼会”,但两者都不了了之;

2012年,顺丰上线了第三个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主打生鲜食品,然而1年后“顺丰优选”入驻天猫,表明顺丰依然没有找到作为平台型电商的出路;

2014年,顺丰模仿“美国+日本”的“快递+便利”模式,开启了社区O2O项目“顺丰嘿客”,后升级为“顺丰家”主攻生鲜,但在门店无法维持盈亏平衡的尴尬境地里,几度陷入关店裁员风波。

此外,从海淘到金融,再到无人机,到处都能看到顺丰的影子。顺丰的业务拓展之路,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让人好奇的是,作为中国快递龙头企业,顺丰的多个项目中,为何没有一个取得突破性成功?

缺失的互联网基因

诸如“顺丰E商圈”“顺丰宝”“尊礼会”“顺丰优选”这样的电商平台,为何不是走向末路就是掀不起半点波澜?

探究2013年以前的电商市场,淘宝一方独大,京东于2012年正式开通自有物流体系,完善服务流程,直击淘宝痛点后迅速崛起。

可以看到,能在一片红海市场里分一杯羹的,不是行业的领头羊,就是能够打破市场痛点的后来者。但“顺丰E商圈”和“顺丰宝”始终没有让用户感受到它存在于电商市场的独特之处。问题在哪?

如同人一样,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

有别于淘宝和京东的互联网基因,以快递起家的顺丰,骨子里具备的基因是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

翻看“顺丰E商圈”和“顺丰宝”的网站页面,其页面的设计、功能的完整性、浏览器的兼容问题等等都显得尤为业余,更不要提用户体验和数据挖掘层次的需求,企业缺乏互联网观念,内部缺乏互联网人才,顺丰在专业度上拿什么与淘宝和京东竞争?

再者,从用户角度出发,市场上早有淘宝京东这样大佬,凭什么去选择一个刚起步且特色不明显的电商平台?

没有找到市场痛点,就贸然出击,欲与巨头分奶酪,结果显然是不可观的。

后来,“尊礼会”的出现,相当于顺丰在开辟一块细分市场,“尊礼会”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提供专业礼品服务,采用严格的会员邀请制。

不与大众礼品网站竞争,也不趟奢侈品电商这趟浑水,以礼品电商形式打入中高端客户群,是从现有电商中突围、树立品牌的有力手段。

但很可惜,“尊礼会”作为一个创业性项目,从起步开始,并没有一个成型的商业模式,对人力和无力的投入也相当薄弱,无法建立品牌核心优势。

问题除了在基因上,同样也存在于执行里。后起的“顺丰优选”与“顺丰嘿客”都不例外。

“顺丰优选”在历任掌舵人眼中,如同一块烫手山芋。自2012年5月上线以来,“顺丰优选”频频换帅。

2012年10月,上任仅5个月的刘淼突然宣布离职,随后,顺丰集团副总裁、航空公司董事长李东起接替刘淼,兼任“顺丰优选”总裁;2013年,凡客旗下V+商城

项目历任COO、总裁的崔晓琦宣布加入顺丰优选,并出任CEO,李东起仍在集团层面供职;2015年5月,崔晓琦选择离职,并加入联想“佳沃市集”,连志

军随即接任;但2016年3月连志军也已离职。

顺丰虽手握物流优势,但“顺丰优选”却难解供应链难题。在生鲜领域,物流并非生鲜电商经营中的决定因素,其根基实际上是供应链,解决高速流转的生鲜供应链,要结合农业和营销,需要专业及经验,但“顺丰优选”缺乏既懂生鲜又懂电商的团队。

此外,曾有媒体报道,在顺丰集团内,“顺丰优选”的棋子角色过多受到集团战略决策的影响,而牵制发展。

企业做大了,创业者精神也就丢失了

被磨灭的创业者精神

不得不承认,近两年的“顺丰优选”处于多事之秋。

先是裁员风波,后又在未能保证行业地位之时,负担起了集团另一项目困难户——“顺丰嘿客”的融合任务。

在集团领导的战略调整下,“顺丰优选”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或者可以说,顺丰在多方试水之后,开始了资源整合之路,“顺丰优选”也由此从一个垂直生鲜电商平台转变成一个综合类电商平台,升级为“顺丰家”,品类增加了3C和百货。同时,上线海淘业务及开放平台,但结果并不理想。

3000多家现有门店,一年之内频传关店风波。这种现象不难解释,生鲜电商本身处于萌芽期,竞争激烈,“顺丰优选”的消费者有限,而门店布局太快,产生不了那么多订单维持门店的盈亏平衡。

但说到底,这种局面的发生根源是领导层的决策问题。

一个企业里,老板是风向标。尤其在一个企业进行转型或升级之时,老板对新业务与旧业务的重视程度起着关键作用。

或许我们可以做一个猜想:

王卫也曾面临新旧业务抉择的尴尬和无奈,快递业务是核心,必须保持;而电商、O2O、金融等其它新业务,也同样必须拿起,只有打造出全产业链,顺丰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淘汰。

但鱼和熊掌岂能兼得?

王卫无法既抓旧业务也抓新业务,毕竟,顺丰不如联想“幸运”,柳传志有一个杨元庆全权管理旧业务,自己一手带领新业务,而在顺丰浩浩荡荡几十万人的团队里,王卫找不出另一个“杨元庆”。新旧业务分轻重,王卫必定是将稳固且是营收之源的旧业务作为重。

表面上看是风险意识,但实际上,多个业务的消失或不温不火,顺丰和王卫缺失的是最初的创业者精神。

企业做大了,创业者精神也就丢失了。如若当初那般的“敢赌敢拼”,诸如“顺丰E商圈”、“尊礼会”、“顺丰优选”、“顺丰嘿客”等项目何至个个于此?

最新文章
光云科技(688365.SH)拟首次发行4010万股 15日初步询价
2020-05-19 11:27:40
2019义乌电子商务博览会,将于4月11日启幕
2019-04-04 15:39:52
2019义乌电商博览会亮点纷呈
2019-04-04 15:36:58
淘宝首发直播通:12个商品池包含约13万商品
2019-03-29 09:38:05
手机淘宝“特卖区”正在灰度测试
2019-03-26 16:15:32
京东购物圈招募超级合伙人 还配专属经纪人
2019-03-26 09:15:17
天猫国际发2019战略:海外仓与内容化成重点
2019-03-22 09:27:04
小红书上线“品牌号” 并进行五大模块升级
2019-03-21 09:25:05
精选专题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