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小船说翻就翻”。四川贫困地区山高路远、居住分散,物流成本高,配送时效低。如何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省商务厅透露,我省将在今明两年,共安排8400万元省级电子商务产业扶贫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
打通最后一公里,将物流体系延伸到最边远乡村,还得靠各地针对性地创新探索。
近日,督院街30号走进达州市渠县,了解当地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过去,一件女装从北京快递到渠县,一般是4-5天;再从县城到村一级,要3-4天。如今,从县城到乡村的配送时间已缩短了一半,最快半天就能抵达。
四川农村配送成本要比城里高5倍以上,快递企业一般只送到乡镇一级,不愿再向下派送。渠县探索“货运超市”,解决了这个难题。
开“新花”的老店
“我们在糖酒会上签下了100多家厂家。”四川省红盘凯歌超市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凯说,对方看中的,是凯歌在达州的65个乡镇超市网店,农村每年户均消费4-5万元,市场空间巨大。
凯歌超市自建了物流体系,可辐射达州方圆百公里的乡镇,从县到乡镇只需2小时以内。
2014年入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渠县通过招投标,引入第三方运营平台并成立电子商务中心,负责规划、统筹。中心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建电商集配中心,“把全县物流资源整合起来。”渠县电商中心副主任李博说,可激活农家店的存量资源,打通万村千乡的物流配送。
农家店也希望转型。电商巨头们进军农村,农家店此前在农村打下的市场“城池”也已不再牢固。
“农村市场消费出现了分流。”一家当地相关企业负责人说,以前实体店在农村“包打天下”,但现在到实体店买东西的以老年人为主,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更喜欢网购。
凯歌商城去年5月上线,由过去的单一线下门店经营,升级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张凯说,传统卖场几十平方米到数百平方米不等,门店只容得下几千种单品。网上却没有空间限制,“我们发展了十万种商品,在食品、百货等基础上,又延展了家电、家具、农资、鞋帽等品类。”
传统商业“上”行并非一朝之功。“我们来给企业做电商培训。”李博说,条件是,农家店要升级为乡镇一级电商服务站,并向社会分享其物流配送资源。
成效
过去,凯歌每天要向乡镇发两趟车,空置率高达30%。如今,凯歌的物流业务中已有1成来自第三方企业的分包。
今年一季度,凯歌商城销量和经营利润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成。按营业额和劳动支出比率算,人力成本还下降了5%。
“集团作战”的方式
从县城到周边乡镇,油费、司机补贴,再加上车辆磨损,成本不下300元。按10元的平均收件价格,快递公司每趟攒够30件以上,才愿往乡镇跑。但农户居住分散,包裹量少,攒够几十件往往要等上2-3天。
李博说,“唯有建一个‘货运超市’,将物流资源整合起来,统一管理和调配。”去年5月,2600平方米的县级电商物流集配中心建成,12家物流快递整体入驻。
“集配中心实际上起到了一个统筹协调、物流信息撮合的作用。”李博表示,行业内部自行商量,把每天的包裹交给一家公司集中向下派件,派件费用在电商中心的市场指导价基础上收取。规模效应,使物流配送成本整体降了5成。
入驻中心的物流快递企业,政府对其新购物流车辆给予3成补贴;物流企业每天把物流第一手信息汇总到集配中心,中心根据物流流向判断乡镇的电商发展潜力,并开展针对性培训,“对快递行业起到了市场‘蓄水’作用。”另一方面,集配中心与本土大型农业龙头及合作社直接对接,掌握了当地农产品供需信息,物流车下乡后还可将农产品拉进城,车辆返空率大大降低。
成效
以一个快件收件价10元计,收件方可达得30%,扣除中间成本,派件方可得1元-1.5元利润,派件员可提8角-9角。
快递企业做农产品业务时不用再建冻库,而是租用当地涉农企业原有的设施,这些设施除了夏季,大部分时间闲置。涉农企业也收到了“额外”的租赁费。
如今,全县物流运输车保有量已超40辆,比集配中心建前多了一半以上。乡镇物流覆盖率从此前的30%跃升为100%。
向下延伸的体系
按省商务厅的部署,全省要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双向流通体系。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节点,渠县一共在100多个大型行政村建有电商服务站。
渠县李渡乡九岭村电商服务站站长谢明琴负责的服务站,处于乡镇中心地带,可帮助周边3-4个村代收货、代发货、代网购,每次收取2元代理费,“经服务站流转的货物资金每月超过了1万元。”谢明琴每月也因此增加了800元收入。“此前,老百姓要坐车到县城取快递,来回就是4元。”在服务站取件,省事又节约车费。
这样的服务站,也有信息和货物中转功能。“合作社将土特产集中放到服务站。”谢明琴说,她负责给县电商中心打电话,随后就会有企业下来拉货。
“我们还将继续建村级服务站,每一个服务站财政给予40%-50%的补贴,今年6月要建成150个,其中有130个服务站分布在贫困村。”李博说,届时,乡村物流覆盖率将从现在的90%变成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