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2015,创业军团无疑是汽车圈的主角。但一番车场征战之后,有些领域快速崛起,热钱涌动,却仍待打破“不烧钱会死,烧钱不一定能活”的魔咒;有些领域曾经灵光乍现,却暗淡收场,留下少数坚守者在寒冬之下,默默问道寻方。
黄巍,车猫二手车创始人。90年代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已经有过两次创业经历,还在投资领域“玩”了好些年。2012年当时40岁的他创办了车猫二手车:一家二手车交易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二手车交易服务、金融贷款服务和售后保障产品。
寒冬中的绽放的奇葩
2015年,电商和投资界突然遇冷,不少O2O平台相继关门,一时间人人自危,“寒冬”成为圈子里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很多朋友都羡慕我:老黄啊,你真是踏对了点、入对了行了啊,二手车电商一家比一家土豪,你是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一朵奇葩啊。对此我只能含蓄的苦笑,二手车电商火爆只能说市场前景被投资人看好,面对寒冬我感到的不是独活的欣喜而是敬畏,对市场的敬畏、对用户的敬畏,对商业基本规则的敬畏。
二手车是一个超级大的市场,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或者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满足所有的用户需求,用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在这样一个超级大的市场里面,无论是B2B、C2C、B2C等各种各样的模式、各种各样的企业都有生存空间。
在发达国家成熟汽车市场中,二手车业务大约占到汽车消费总量的70%。美国、德国、瑞士和日本的二手车销量分别是新车销量的3.5倍、2倍、2倍和1.4倍。而尽管国内二手车市场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全年的销售量直逼千万,但是,即便如此,国内二手车销量仍仅占新车销量的1/4左右。二手车的路还很长。
二手车从来就不是一个让人省心的领域
2015年初益普索的调研发现,有购买二手车意向的用户占到43%,但是这43%的用户里,用户流失率高达33%,根本原因就在于二手车的购买过程太复杂,车况、价格、信息不透明。
在做二手车电商之前,我也是一个消费者,我深知二手车消费者心中痛点。我们的一个合伙人,在朋友的介绍下,还在经销商手里买到了一辆调表车。谁受骗了?自己,还是车商?这都是说不清的事情。这也是各平台为什么一定要做认证这件事的原因,一来,二手车这个行业有着长期野蛮生长的混乱后遗症,二来,一车一况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无法保证。
“君子处众人之所恶”——我一直很欣赏这句话。每个人都认为车况认证检测是二手车最重要的事情,但每个投资人和行业人士都怀疑车猫做极致认证会不会线下太重?会不会得不偿失?所有的二手车电商都做检测认证,都承诺包退包修,但又有几家肯兢兢业业将认证做踏实,将承诺兑现?
车况认证是二手车电商的基石和核心竞争力,是护城河,坚持处众人之所恶,坚持做正确的事,才能被用户所广泛认可,品牌口碑才有据可依。
资本狂躁需要静思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我一直坚持慢就是快的哲学。二手车O2O电商由于其特殊性,其发展是快不起来的,也根本不能靠狂风暴雨般砸钱来成功。2015年寒冬中倒闭潮中那些前辈,终究都是资本的牺牲品——资本太过急躁,舍本逐末,违背商业发展的本质,一味的烧钱补贴,把自己给补死了。
汽车电商中,滴滴和UBER带了一个很坏的头,一堆效仿者跳到坑里再也爬不出来。众多创业者忽略了高频刚需和低频服务的巨大差别,也忘掉了实现盈利和自我造血的这门必修课。
“盈利”这两个字,对所有二手车电商平台来讲,都是心中的一根刺。如今大多数电商都入不敷出,相比较高昂的获客成本和推广成本,微薄的佣金根本不值一提。汽车金融成了局中人眼中的新蓝海,但蓝海好看,不好游。捷径往往最快见效,但长久来看,现在自主选择最艰难的路,往往最后容易获得更大的收获。
去伪存真,勿忘初心回归本源
2016年,将是二手车电商的寒冬,也是去伪存真的年代。我相信一味烧钱和单纯依靠交易收费的平台都将死去。二手车电商平台只有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用户价值,才能生存、发展和盈利。
O2O是连接人与服务,是BAT们连接了人与人,人与商品,人与信息后,剩下的最大的创业者利基市场。在2016年我也有新的思考:汽车电商需要忘掉汽车,回归本源,做用户真正需要的,做对的事,才能形成壁垒脱颖而出。
面对整个行业的激进和浮躁,二手车这事能不能成,一看创业者能否坚持初心,二看团队磨练内功的耐心和决心。顶住了外界压力和内心的浮躁,坚持提高团队运营能力和用户满意度,才能成为在寒冬中特立独行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