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资产的配送模式路走不通,转向重资产模式的系统全部打通的第三方商超O2O对于多点而言更是疑问。
平台未上线就宣称1亿美金天使轮融资到位;创业团队“清一色”华为、京东、唯品会等明星级高管;在整个商超O2O模式混沌一片时,上线半年时间就宣称给线下超市带来超过30%的销售增量;首个合作商超就拿下物美集团超过十个城市所有门店的地推和店内广告。
中国零售商超圈第三方O2O平台——多点商城(Dmall)是驾着七色云彩出场的。然而,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内,“梦幻”o2o平台,多点却被一些客户扣上“噱头公司”名号。
“正常公司哪有生意没开始,就宣称已有1亿美金融资到账,这就好比老婆都还没找到,就对外宣称儿子都有了;一般零售公司花费数年架构打通的商品数据库,多点仅APP一张照片就宣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我们多方打听竞争对手物美是多点背后投资人,发函质询,他们却一本正经矢口否认。”
争议中的多点,新闻不断,现在,关于多点创始人撤出,及内部大幅裁员传闻又“活跃”坊间。
3月10日上午,多点创始人刘江峰正式回应媒体称,他并未离开。但是,刘江峰承认,多点的模式在调整。“我们面对的市场和当初认识有差异;另外,多点的发展模式从原来的快速扩张变成谨慎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产业链上带来增值,为核心目的。”
翻译成大白话说就是:多点“烧钱”补贴的模式玩不下去了,商业模式要调整。
但是,摆在这家明星公司面前的不确定性:轻资产的配送模式路走不通,转向重资产模式的系统全部打通的第三方商超O2O对于多点而言更是疑问。
多家商超停止与多点合作
去年12月,多点联合创始人、COO林捷在一次业内的论坛上亮出数据称,多点所服务的地域已覆盖到超过13个城市,并与华润、物美、光明、新一佳、美廉美、乐购、岁宝百货、乐万家、麦德龙、天虹、嘉荣等超过500家的超市门店合作。
而据《商业观察家》调查了解,实际上,上述商超除物美系商超外,其他商超企业已基本停止与多点的合作。
“去年冬天,麦德龙与多点的业务合作就停掉了。”据麦德龙相关人士向《商业观察家》透露,原本预计全国展开合作的麦德龙与多点仅试水不到三个月就叫停,而且合作的门店只有北京和大连地区。世纪联华、广东东莞的嘉荣超市等也都停止了与多点的业务合作。
多点的公关人士在回复《商业观察家》采访时也坦言,截至目前,和多点曾以“轻资产模式”合作的商超基本结束,仍继续合作的只剩2-3家。但具体仍保持合作的是哪两三家超市,对方表示目前还在调整中,无法告知。总体的思路是,只进行轻资产模式的合作将可能全部停止,多点还是要推进与商超商品系统全部打通对接的“重资产”合作。
所谓的“轻资产”模式即是当前京东到家、即买送以及遭遇裁员复又传出蒙牛将接盘的社区001等单纯完成商超配送到家的O2O服务,不碰商品和线下会员,只帮助商超完成“快递”的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第三方零售O2O平台从去年的蜂拥到如今相继“阵亡”,资本市场对O2O也逐步冷却,核心还在于除了烧钱补贴外,无法算过“成本账”。
不同于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餐饮外卖O2O平台企业,能从餐饮商家获得每单20-30%的销售返点,零售商超行业整个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也就22-25%。按业内人士的测算,第三方O2O平台无论是自建物流还是众包物流,至少需要15%的销售扣点才能活下去,但利润稀薄的商超业一般都无法给到这样的合作条件。
而这,或许也是在推进半年后,大批商超无法再和多点合作下去的现实问题。
多点联合创始人、COO林捷此前在接受《商业观察家》的采访时也表示,多点最大的成本支出来源于两块——补贴用户的成本和人工成本。
林捷说,靠买卖商品肯定不赚钱,也不是靠向超市收服务费赚钱,多点的逻辑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多点试图找到的那头买单的猪是谁呢?是品牌商或广告商。品牌商希望获得互联网的增量和曝光,需要给予多点“进场费”。而长期而言,多点将通过接入传统商超的商品和会员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对消费者行为的挖掘,包括和消费者的沟通“反向改善传统商超”来获得利润。
寄望系统打通的重资产模式更无望
“重资产”模式是多点调整的方向。
这是指多点以物美为样本的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O2O模式——多点打通物美的IT、ERP、CRM系统,共享商品库存信息到会员的信息,多点不仅帮助物美完成O2O“最后三公里”的物流配送,还要帮助物美完成电商化的改造,打通大数据做精准营销,提升顾客复购率。
但是,为何多点行进一年,在与商超深度合作打通商品和供应链的“重资产”模式上却得不到商超的支持?
首先,在于线上导流效果并不明显。据不愿具名的与多点合作过的某商超相关负责人透露,多点对外声称曾最高峰时能给北京物美带来30%的销售增量,但该超市接入多点后,发现业绩很一般;而多点方希望在其商超内推广的方式是在收银前接入多点POS,通过多点APP下单即立减30元。“下载app就减30元,顾客当然愿意,但这样不光不是增量,实质是活生生地用30元补贴将已经到线下门店来体验购物的顾客的需求‘搬家’到线上,而补贴一旦停止,顾客并不会持续买单。业内人士直言,多点这种模式显然不是商超认为的对线下商超销售有效的O2O模式。
其次,则在于多点“掩耳盗铃”式的非第三方平台的尴尬身份。多点能在半年内迅速与国内十多家商超展开合作,不能不说是首个合作伙伴——物美集团给予的让外界称奇的“大尺度”合作资源,形成的样板效应。
如上所述,在多数商超都拒绝为多点做线上“搬家”的导流合作前,物美给予一家新生的创业公司极尽的资源倾斜——囊括全国十个城市物美超市的门店合作以及地推人员进驻宣传推广和店内无处不在的多点广告。
而在外界疑虑多点与物美的合作关系时,多点的高管到发言人对外一概否认物美对多点有战略投资,甚至有商超企业告诉《商业观察家》,其在多方打听获知物美与多点的股权关系后,曾就物美是否是多点战略投资者一事正式发函至多点,但多点公司仍矢口否认。“这是一家内里缺乏诚信的公司。”该企业说,出于竞争关系的考虑,对于和多点的合作包括数据的开放因此就迅速叫停。一旦合作失了信任,所谓的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就成了空谈。
即使对于物美,两者的开放共享也并非一帆风顺。去年年底,多点提出做全球精选频道,利用传统商超的供应链,多点在其中扮演品类管理的角色,但此项合作甚至都未能得到物美的支持,物美也并不愿意多点去触碰他的商品系统,而最后只选择在其新推出的尚佳会员店进行试水。
由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结束“烧钱”补贴模式的多点的前路或许更是煎熬。而这或许才仅仅是这家包装了太多炫目故事的企业,揭开真实盖子的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