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商品排名不理想,是我们作为商家或运营经常遇到的问题,显然商品权重在从中作祟,影响商品权重的数据只有两个:坑产和人气。
博士店长将根据排名遇到的两大现象,为各位商家提出解决方法。
首先了解商品搜索权重数据:
我们平时想要了解一个订单的完整性,就要从搜索关键词开始,消费者首先根据需求输入关键词,找到相应商品。
接着就是点击、浏览,点击量大,只能说明商品主图或标题非常受消费者的喜欢,浏览的深度才是商品真正被用户接受,纳入购买范围的重要表现。
然后就是加购、下单、关注,货比三家后的加购和关注,是用户直接体现用户对店铺商品的认可度,根据测试数据,直接下单低于加购权重。
最后就是物流和评价啦,物流是一个完整购物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客户评价两天后才能真正的计入有效销售额,计入坑产。
我们都知道搜索的唯一方法就是关键词,关键词是否被计入,很多平时都通过平台商品数据进行观察、分析、监控,这些数据都没有经过深层的过滤,所以这样并不准确。想要监控商品关键词数据,需搭建无cookie、无浏览记录、纯净IP等环境。
那么怎样根据排名位置进行工作安排:
现象一:综合排名小于销量排名时,商品处于人气短缺状态。
商品的人气权重占商品权重的30%,构成人气权重的行为:搜索点击、浏览、加购、关注等,人气权重可以帮助商品提高人气分,提升排名。
既然商品处于人气短缺状态,也就是我们搜索流量不够,需要适量的搜索流量增加人气权重。补搜索流量需要根据商品的排名来做安排,若商品综合排名与销量排名差值过大,这时候就需要增加大量搜索流量来融合两者之间的值。
操作新品时,建议每天搜索流量在30-60之间,操作7天后,观察数据变化,若是大类目单量可做相应增加。
这里大家要注意一点,在补人气权重时账号的选择,若有与商品相符标签的账号来做,固然权重最高,但这几乎是无法完成,对于京东后台对商品的标签设定值我们也无法掌握,千人千面的搜索选择更是无法估计,这就需要实名认证、无标签的账号来完成。
那是不是只有商品综合排名小于销量排名时,才需要补人气呢?当然不是,商品的人气是商品无论何时都需要的,就算是下面这种情况商品也还需要人气。
现象二:综合排名大于销量排名时,商品处于销售额短缺状态。
商品的坑产权重占商品权重的70%,构成坑产权重的行为:支付下单、收货、评价等。坑位产出的精髓是衡量单位流量内的成交金额,谁的产出高,京东就把流量就给谁。
决定坑产的是商品的点击率、转化率、客单价,既然是销售额短缺状态,也就是坑产不够,就需要我们做适量的补单来提升。一直以来,补单能够让商品权重提升,核心要点并不仅是提升了销量,还提升了转化率,从而提升了坑产。
补单是需要有计划的、需要根据商品预算提前进行计算的。首先确定商品的SKU,再挑选几个商品的关键词,根据坑产计算器输入SKU和关键词,选择预期排名,即可算出对应排名的坑产金额。
补单量:根据预期排名位置的坑产金额减去自己商品目前的有效销售额,得出数据除以商品的客单价,再除以商品的目前留评率,得出的结果就是商品到预期排名应该补的单量。
补单成本排除时间、人员等的额外投入不计外,需要的成本是补单佣金加扣点成本(单量*客单价*0.08)。
有没有算出各关键词达到预期排名需要投入多少呢?是否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呢?若出入过大怎么解决?出入过大也是有解决方法的,详细内容咨询作者。
我们在操作搜索订单的时候,从人气计入到坑产计入,两者都完成才是一个完整的商品权重计入过程。完整的订单行为,权重固然是非常高的,效果也非常显著,但要提前解决成本(佣金和扣点)局限性压制。具体该怎样选择,还需要根据店铺实际情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