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最近发生的互联网大事做个排名,那么一定把腾讯和阿里的“握手言和”居于首位。微信QQ可以直接打开阿里系链接,阿里系的App也可以支持微信支付了。
对于互联网甚至我们每一个人而言,这或许是互联网改变的开始——由封闭转向开放。而微信和淘宝的互通,也给了微信淘宝这场持续8年的纷争画下了句号。
2013年的时候,原来还能在微信里打开的淘宝链接,突然之间被导向淘宝App的下载页。
以今天的目光来看,淘宝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不被微信抢占流量。
在当时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6亿,对于淘宝商家来说,如此庞大的流量自然不会错过,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微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更新——新增了微信支付。
这意味着用户不仅仅可以在微信里购买淘宝商品,甚至是可以直接使用微信支付,对于淘宝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很有可能会变成只是向微信提供商品的平台,只是一个摆放商品的“货架”。
自然而然,淘宝要把微信链接里的流量导向自家App。
但是屏蔽微信里的连接,必须要有“正当”的理由,也就是台面上的说辞。
当时淘宝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因为会有一些钓鱼网站模仿淘宝界面,再把链接分享到微信里,盗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虽然、但是,我们都懂的。不甘沦为淘宝App下载入口的微信,也直接屏蔽了淘宝的页面
这场为了流量持续了8年的纷争,对于用来说,其实就是一场持续8年的“bug”,让原本顺畅的体验变得尤为割裂。
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发明了万维网的伯纳斯李说了一句话:“This is for everyone(这是给每个人的)”
这也正是互联网的精神所在,它是“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的,然而在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后,互联网反倒变得越来越封闭,每个巨头甚至于每个App都想成为一座信息孤岛。
不仅仅是微信和淘宝,各大巨头之间的屏蔽战打得也越来越激烈。
想在微信上分享个有趣的抖音视频,需要下载视频后,再到微信上分享,否则就是一堆莫名其妙的文字。
而抖音呢,也会反过来屏蔽腾讯有投资的拼多多的分享链接。
屏蔽这招已经被巨头用得炉火纯青。
在2019年,曾出现三款热度很大的社交产品“马桶MT”、“多闪”和“聊天宝”,在发布没多久后,微信直接扛起了屏蔽的大旗。
不止于国内,国外也是如此。
在2010年的时候,facebook屏蔽推特查找好友的接口,推特指责facebook垄断,违背互联网开放自由的精神。
2012年的时候,推特自己屏蔽了第三方应用接口,屏蔽的标准是用户量是否超过10万人。
App与App之间、巨头与巨头之间的互相博弈,造就了现在互联网“各自为王”的局面。
互联网就像是一座座城池,各大巨头在城池里攻城拔略,然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互联网开放的大旗,早在巨头们的互相进攻中,早已不知道丢哪儿去了。
现在工信部对“屏蔽外链”这事出手,巨头们,也是时候把丢掉的大旗重新找回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