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对2015年以来全国工商部门对国内知名电商作出的25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其中74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知名品牌产品,占三成;从问题类型上看,虚假宣传超过一半;从商品类别上看,食品保健品、3C数码类产品和化妆护肤品问题最严重,三类问题商品占比六成。
从被处罚的次数上看,京东最多,占全部电商罚单的近七成;从被处罚的总金额上看,也是京东最多,占全部罚金的近三分之二。
3·15之后 电商频现违法
2014年,国家工商总局设立了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任何公民均可通过此查询到企业的行政处罚信息。
记者统计发现,2015年以来,针对9家电商的行政处罚信息共计255条。
从工商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书落款时间看,6月最集中。据多位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从消费者发现问题投诉举报到工商部门,再到调查后作出处罚意见,时间间隔约为1到3个月。由此可以判断,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315”之后,电商违法行为频现。
255件行政处罚涉及272种商品,记者统计分析发现,其中,食品保健品占比最高,共84件,占31%;其次是3C数码类产品,共47件,占17%;再次是化妆护肤品,共33件,占12%。
被罚次数 京东名列第一
记者统计发现,255条行政处罚信息中,来自京东的有173条,占比最高,达67.8%。其后依次是国美和亚马逊,两家加起来为61次,占23.9%。
2015年以来,8家电商共被处罚886.893万元。其中,京东为555.3万元,占到了近三分之二。工商部门作出的单次最大金额罚款也来自京东,为149.85万元。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京东以457.85元每台购进“汇清科技”牌HQ-GJ02系列空气净化消毒机,标价为999元每台。
上述产品经抽样检验,接地措施、噪声、气态污染物净化效能、抗菌率等项目检验均不合格。
经营期间,京东已售出107台,经营货值金额1498500元。为此,工商部门对京东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违法所得48465.15元,罚款1498500元。
电商违法 虚假宣传过半
记者对录有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的247份行政处罚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电商违法行为当中,虚假宣传问题最突出,占55%。
虚假宣传是多家电商普遍涉及到的问题。如亚马逊销售的“蓝宝石玻璃”CASIO卡西欧EDIFICE系列电波男士手表,“蓝宝石玻璃”材质实为“矿物质玻璃”。
涉及虚假宣传的商品中,以3C数码产品和食品最多,分别占比24.4%和14.8%。此外,各类促销活动涉及虚假宣传的次数也较多,占13.3%。
处罚依据 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
《法制晚报》记者经过分析还发现,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工商部门主要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处罚的,次数为133,占52%。与之相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进行处罚的次数为42,占16%。
2015年9月1日,新《广告法》开始正式实施。根据新广告法中关于虚假广告的规定,商家的虚假宣传行为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后果。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楠律师告诉记者,新《广告法》对虚假宣传的处罚力度远大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从加大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警示违法者重视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适用新《广告法》更积极有效,同时也能与违法企业的刑事责任、企业信用记录形成呼应。
陈楠律师介绍,根据2010年5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75条规定:两年内因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应被追究虚假广告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2015年12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3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第5条的规定:企业因发布虚假广告2年内受到3次以上行政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
“从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和收益逻辑分析,每次平均两三万元的罚金不足对违法电商形成威慑。只有提升违法成本,有钱的电商才不敢再任性。另外,重复违法行为的刑事追溯以及企业不良信用记录制度,都应该在实践中与行政处罚形成更好的衔接,成为执法常态。”陈楠律师说。